热门推荐

开光后的法器如何保存

缇萦救父的典故

海口府城换花节 “海南情人节”

泰山祈福 千年文化行 岁岁增福分

福建莆田婚嫁习俗

香港节日习俗

老婆饼的美味传说

温州地区丧葬习俗

莆田人迁居雷州半岛的传说

日本最美5大世界遗产

湖北谷城婚嫁习俗

潼南乡村情歌

吉林农安金刚寺庙会

姓氏文化 堂号

苗族的板凳舞主要流行于革一、后哨、大塘、台盘等地。是在走亲访友时,妇女们酒后随兴而起的一种舞蹈。舞蹈场地不限,或在某家里,或在寨坝上。这种舞蹈的伴奏乐器主要是板凳,因而得名板凳舞。舞蹈时有两种跳法。一是由一名妇女敲击板凳,其余妇女围圈用双手随节拍拍手,双脚轮换狂跳讲边歌边舞。歌内容结合走亲内容随兴而编,但大多歌词是围绕攀亲内容而唱。如:亲家哟亲家哟/亲家真亲哟/亲家的鼻子长又长/傻乎乎去扛穿机板/扛不动哟用足力气扛歌意为穷亲戚攀富亲戚,攀不上也用力攀。
另一种板凳舞蹈是参加舞蹈之人每人双手各持一只凳子,集中在较宽的坝子上,一起围着圈子转跳,舞蹈动作是先走右脚用脚踉向外、前点两点,与此同时双手的板凳也击两下,之后收左脚向内、前点两点,双手板凳也即拍两下,如此反复几遍后。圆圈队形又逐渐转换为面对面并列两队形。舞蹈动作基本同前,舞时两对面伸出有手持板凳相互击一下,又换左手相互击一下,二人在作这两个动作时,各自的右、左脚跟也互换点地。之后,面对面各自转身向外斜成字形击了两下,与此同时二人屁股相撞,百褶裙子飞扬。如此反复几遍后,各人又边击板凳,双脚同时起跳如蛤模跳跃状,一边手击板凳,一边与其它舞蹈妇女用臀部东击西碰。如此反复狂舞,直到兴尽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