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天津蓟县黄崖关

英国民俗 每年11月人们都戴罂粟花

贵州文化发祥地 正安尹珍务本堂

所罗门群岛国旗/国徽/国歌

史上恐怖酷刑 老鼠在身体挖洞致人死亡慎入

差腿裤子的作用和禁忌

烤鸭老店 全聚德的由来

貔貅的传说

苏轼 苏东坡的美食趣事

海南盐田村 千年古盐田

千年古县垫江的民风民俗

裸晒沙滩 世界上最盛产美女的沙滩海岸

德江沙溪土家花灯之规矩

傈僳族传统节日

轰勿,汉译“铃杆”,以其制作方式而名之。亦称“晃铃”、“桦铃”。《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中称之为“铃杆”、“神铃”。
所谓“神”是无形的,但在萨满的视界中,又是有形的---用音响“造型”。因而,许多神祗都是带着神铃下界的,即铃的声响象征神的降临,如吉林石姓萨满请下“玛克吉瞒尼”时,这位神灵“手提着神铃,光亮如托立,摇晃着戏耍着,金色神铃,诵唱着神歌进来了。”
轰勿的形制在本世纪初的地方志书中就有记载。按《呼兰府志》所记,其形制为“以木为之,长二尺有半,杆首缀铜铃数枚”。《依兰县志》记载的轰勿“以柞木细棍二根作成,长三尺,每棍梢系铜铃五”。可见,轰勿是由两大部分组成:木杆、铃铛。
1、木杆
富察哈拉轰勿的木杆长96cm,上粗下细,直径1.5-2cm。吴扎哈拉轰勿的木杆比较短,杆长66.5cm,直径4cm。《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所载轰勿,其杆长约115.2cm(清尺3尺6寸);直径2.24cm(清尺7分)。由此可见,满族萨满使用的轰勿的木杆并无定制。其长短因地而异,常用桦木、松木、柞木等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