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追天灯

春景氏

壮族追天灯

追天灯,又称“孔明灯”,流行于连山、乳源、连南等地的壮族地区,是壮区人民喜爱的一项自由式赛跑活动。

追天灯被认为可以放出去,又能收回来,犹如播出去的种子能够多倍地收回一样,是新年吉祥如意的兆头。因此,人们不管天灯飞得多远,道路多么崎岖、险峻,忍饥挨饿都要把天灯捡回来。

放天灯前,人们敲锣打鼓,用唢呐吹奏“起飞曲”。天灯被捡回来时吹奏“迎春调”,欢迎勇士们胜利回来。

“天灯”的制作:用坚韧的竹篾编成直径0.33~1米的底部,高1~2米的圆筒或圆锥形框架,然后用丝棉纸粘贴严密,形似火箭;内吊一只烧火篮或一只碗,供放松柴或可燃油(如茶油、桐油和煤油等)。天灯的制作要求上下匀称,四周重量均衡,越轻越好,这样“天灯”升空时又高又平稳。另外圆锥形的天灯要设“舵”,圆柱形的“天灯”要设“肩”,这样才能定向运动。

放飞时,点燃“天灯”内的松柴或可燃油,产生了烟气,天灯自燃膨胀,慢慢升高,有点象热气球的样子。当“天灯”的燃料烧尽时,“天灯”就慢慢随风下降。

热门推荐

明清家具四大名作

中非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国树

10座名人墓葬折射江西千年历史

福建珍稀剧种 寿宁北路戏

江西永丰邱坊村傩舞

南宋民俗浅析

阿拉伯婚俗

美国桥梁日

阿昌族耍青龙玩白象

韩国传统服饰

山东泰山长寿桥的传说

世界最大机场 美国上榜多第一是法赫德国王国际机场

乌干达主要节日

河南郏县临沣寨 中原第一红石古寨

陕西铜川玉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