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甘肃碌曲县风俗 西仓寺“亮宝节”

中非共和国妈妈节

怒族婚礼-琵琶口弦传情意

河南安阳45岁禁忌及其来历

重庆中山古镇挂檐灯风俗

古币上的“福” 体现中国价值观的民俗文化

巴西饮食习俗

广西柳江节日习俗

20个日常俗语中的国学智慧

江苏溧阳蒋塘马灯

亚洲五大灵异事件排名 现实版的借尸还魂

客家给孩子断奶风俗

天长市大通镇观音寺的传说

大寒节气读宋代陆游的《大寒出江陵西门》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繁衍生息在黑龙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的密林深处,世代以狩猎和游猎为生。这种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传统节日--古伦木沓节。
"古伦木沓"为鄂伦春语,意为祭祀火神。古伦木沓节由祭祀火神的仪式演变而来。自古以来,鄂伦春人每到年节或吉日,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燃起篝火,并焚香跪拜祷告,以求火神保佑平安;饭前还要向火塘洒酒抛肉,以示供奉。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世代传承的民间习俗。
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活动习惯在每年的春季举行,届时人们带着好酒好肉及帐篷等物,举家骑马到预定地点参加活动。节日期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白天则举行赛马、射箭、射击、摔跤及唱歌、跳舞、讲故事、下棋、玩木牌等文体活动;夜间拢上篝火,请萨满跳神,祭神祭祖。
古伦木沓节并非是单一的祭神祭祖日,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古伦木沓节有很长时间停止活动,近几年虽然有群众自发性地加以恢复,但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传统活动濒临消失。因此,保护这一民俗节日刻不容缓。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