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山西大同辽代华严寺

布朗族风俗习惯

佤族文化艺术

趣谈鸡尾酒的来历

逯姓的姓氏起源与历史名人

湖北公安南平孔庙

堂口香炉底下放钱是什么意思

安徽天长护国寺庙会

壮族拜十姐妹和十兄弟习俗

邢台隆尧生日习俗

北京火神庙

丹凤童子摸秋习俗

河南浚县“泥咕咕”民俗之美

郎溪县毕桥女子龙灯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泉州称为“过年”,要待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了。民谣云:“初一场,初二场,初三无姿娘(姿娘意为妇女,此日妇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六隔机(整理织布机,隔开经线与纬线,妇女们开始织布);初七七元(人日,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初十好食天(指天气寒冷宜在家饮酒);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丸;十六‘地妈’生; 十七‘那怎生’(节日就这样过去了)。”
从正月初一至初四,人们欢度春节。初五,百业经营,俗称“初五隔开,初六淘肥,初七人生日,初八五谷生日”。
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