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成都温江陈家桅杆

桃园市花

大佛寺千佛岩传说

天津蓟县鲁班庙

清朝权臣年羹尧

古代礼仪大揭秘 下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湖南桂东别样民俗 六月六“禾苗节

云南景东民间吃鸡风俗

贵州贵阳三元宫

离不开鸡蛋的婚礼习俗

河南开封包公祠

安阳过年风俗与禁忌

产后接新生儿出院时的风俗习惯

河南荥阳农村婚礼习俗

12月22日,冬至节气至。民俗专家表示,冬至不仅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其节日习俗传承已近3000年,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代的人们一直认为,冬至节气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因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了。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同时,古人又认为,冬至过后,白昼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祥的日子,值得庆贺,因此,冬至又称“冬节”“交冬”“贺冬”“亚岁”“一阳节”和“消寒节”等。由于冬至时间不固定,因此,它与清明节一样,是活节。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周朝,冬至日便有“天子率三公九卿迎岁”以郊祀祭天的记载。《周礼》中规定,在冬至日,要举行“致天神人鬼”的祭祀仪式。
汉代以后,冬至节开始成为民间的一种节日。《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唐宋时代,冬至的地位更为重要,当时人们甚至认为“冬至”与“岁首”并重。《东京梦华录》中记载说:“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