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弥勒阿细跳月节

我走在雾里

中国·弥勒阿细跳月节

“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艺术神韵与民族精神的民族民间舞蹈代表,是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经典。彝族阿细语称“嘎斯比”,即“欢乐跳”的意思。源于阿细人古朴的“阿细跳月”,因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阿细跳月”。

阿细跳月发源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西山一带,流传于弥勒县西一、西二、西三、弥阳、新哨等阿细人聚居的村寨,因明快、强烈的节奏和粗犷豪放的舞姿,倍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阿细跳月分为老人舞和青年舞。老人舞曲调清幽悦耳,节奏舒缓热情,动作柔中有刚。男持小三弦、三胡、笛子、月琴等乐器边奏边跳,女拍掌相对而舞,情感内蕴而抒放,欢而不狂,谐趣横生。青年舞主要舞步为跳步和三步乐,音乐明快、热烈,节奏欢快,动作粗犷豪放,舞姿矫健质朴、舒展飘洒。男子弹弦引笛,女子甩手转身拍掌迎男而跳。队形有纵横多排、大圆圈等。伴奏有大三弦、大中小竹笛、唢呐、哨子等。音乐为宫调式大三度五拍节。青年舞还分为广场式和舞台式,广场式舞时以偶数对跳,舞者可十几人或几十人,也可数百人或上千人共舞,韵律强劲、气势恢宏、热烈奔放、撼人心弦,观者无不跃跃欲试。

上一页0/2下一页

热门推荐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风俗禁忌

四川蒲江幺妹灯

比利时当地特色

山东临清托板豆腐的来历故事

不丹王国国庆日

赣南客家商业习俗

马王爷信俗

土家族摔碗酒

陕西民间祭麻姑

柯尔克孜族风俗习惯

陕西陇县血社火

兴安盟遐福寺 黑帝庙遗址

嘉兴市花/市树

洛阳求子习俗

河北东光铁佛寺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