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
据有关史料所载,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始建于清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后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更名为荣宝斋,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荣宝斋不愧为京城老字号。
松竹斋的创办者是一个浙江人,姓张,他最初是用其在京做官的俸银开办了一家小型“南纸店”。纸店的经营范围主要是三部分:一是书画用纸,以及各种扇面、装裱好的喜寿屏联等等;二是各种笔、墨、砚台、墨盒、水盂、印泥、镇尺、笔架等文房用具;三是书画篆刻家的笔单(所谓“笔单”,就是书画篆刻家们经过名家推荐,订出其作品出售的价格标准。松竹斋代客订购,可以从中提成。同时挂笔单的书画篆刻家们又在该店购买纸张笔砚等各种用品、使松竹斋一笔有很可观的稳定收入。
那时琉璃厂内最出名之南纸店,首推“松竹斋”因其承办官卷、官折而得名。盖-承平时代,朝内衮衮诸公无所事事,乃于阅看外省各大吏呈递奏折时,挑剔其件中之“破体字”及与各种款式之不符者,以为尽心于国事也。大凡臣下呈递折件,字要工楷洪武正韵,尤当谨记本朝历代皇帝之庙讳,与“天边皇”、“背旨”、“落地臣”,种种之避忌。稍有疏忽,即被阅折大臣指出,轻则罚俸,重则降级,是以封疆大吏均皆引以为戒。故对于选用奏折,必须纯洁无疵者为上上品。琉璃厂松竹斋深知奏折关系本人前程者甚大,对于此事十分留心,每一白折必经十数人之手拣选而得,稍有微细之墨迹即打入残货推内,故其价比较他辅昂贵半倍有奇。凡售出者,绝无丝毫毛病,用主买去准可放心。因而各省疆吏,皆知松竹斋货物可靠,由此生意更见发达。
但是,松竹斋的店主毕竟是官宦之家,并不精谙于经商买卖之道。尤其是张家的后代不够“争气”,经营无方,加之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也每况愈下,原来顾客盈门的松竹斋此时竟也濒于破落,到了难以维持的境地。这时的店主人为了将这个信誉卓著的老店维持下去,特意聘请了当时广交京师名士的庄虎臣为经理,下决心弃旧图新、改变面貌。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将店名改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并请当时著名的大书法家陆润庠(清同治状元,曾任国子监祭洒)题写了“荣宝斋”的大字匾额。
随着时光的推移,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后荣宝斋又以其绝技“木板水印”闻名中外。木板水印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古老的手工印刷技术,用这种方法印制出来的中国画酷似原作,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这是当今任何印刷方法都无可与之相比的。荣宝斋用木板水印法制作过的《七十二候诗笺》、《二十四节令封套》等,鲁迅、郑振铎先生见后曾称它为琉璃厂诸笺肆中之“白眉”(即同类之间之杰出者一编者按)。
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艺,久已闻名海内外,其制作工厂的师傅们,均属艺林翘楚。目前,荣宝斋及其门市部仍在经营和发展各项业务,包括经销古今书画家的真迹或木版水印作品,供应文房四宝,提供装裱、加工修复等业务。其下属荣宝斋出版社、荣宝艺术品拍卖公司、荣宝外贸公司、服务公司亦为书画家们创作和繁荣书法绘画艺术、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数百年来,这个老店饱经沧桑。最初专营文房四宝类商品,进而自印信笺、诗笺,经销名人字画、古董文玩。清末出版的《缙绅》(官名录)、《二十四节笺》、《七十二候笺》曾名重京师。新中国成立后,由私营到合营再到国有,荣宝斋历久不衰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名店了。它在着重研究、发展、完善传统技术同时,征集流散的书画文物,成为繁荣祖国传统文化,增进内外交流的重要苑地。
如今,在那条“画毂香骢络绎停,市上贵游争玉卷”的琉璃厂文化街,荣宝斋依旧典雅、幽深;所不同的是,现代社会的文化氛围正使它焕发出更迷人的光彩。
荣宝斋现在的新匾系我国著名书法家郭沫若所书。荣宝斋所在地址:宣武区琉璃厂西街19号。
景点位置
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西街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