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水厂
&
Co.of
Shanghai)等外商承包施工,主要设备及管道材料由英国制造。光绪七年(1881年)六月动工兴建,光绪九年五月竣工,同年六月二十九日(8月1日)正式对外供水,设计能力为日供水量150万加仑(6818立方米),耗资12万英镑,水厂初期占地111亩(7.39万平方米),生产流程为潮汐进水,慢滤池过滤,蒸汽唧机出水。主要设备有总容量613万加仑(2.79万立方米)的沉淀池2座,慢滤池4座,清水池1座,蒸汽锅炉3台及出水间1座(唧机2台),在香港路建造总容量15万加仑(682立方米)水塔1座。初期供水区域为公共租界、法租界及越界筑路等地区,用水人口约17万人。第一年总出水量1.245亿加仑(55.6万立方米),平均日出水量3698立方米。
20世纪起,陆续增添生产设备,光绪三十三年在新闸路建成总容量865立方米的第二座水塔。宣统三年(1911年),水厂净水设备增加沉淀池和慢滤池,水厂占地扩至211亩(14.05万平方米)。
民国10年(1921年)主要净水设备慢滤池增至39座,翌年在胶州路建成容量4.7万立方米的水库唧站1座。民国11年水厂从美国购入4台快滤缸,作试验性生产。次年试验成功加注硫酸铝连续沉淀工艺。以后用连续沉淀代替间歇沉淀,以美式快滤池逐步代替英式慢滤池。经过10年建设,水厂主要净水设施有沉淀池7座,快滤池3组(24格),慢滤池26座,清水池5座。30年代末日供水能力达40万立方米,水厂占地扩大至386亩(25.7万平方米),为远东第一大水厂。
民国3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水厂被日军接管,由日伪华中水电公司经营。日伪统治期间,水厂平均日供水量从太平洋战争前的24.46万立方米降至17.43万立方米。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34年,上海市政府接收水厂,翌年5月,归还英商经营。解放时(1949年),水厂平均日供水量27.14万立方米,最大日供水量31.46万立方米,生产能力为日供水量41万立方米。解放初期,水厂以挖潜、改造增加生产。1974年起,利用慢滤池场地,改建成斜管沉淀池和低程双阀滤池,形成日供水量15万立方米净水生产流水线。1975年,新建日进水能力100万立方米的6号岸边式进水口。1986年11月起,利用厂东区慢滤池场地,建设日供水量10万立方米低程滤池生产流水线1条,1988年12月竣工。水厂原有蒸汽锅炉、蒸汽唧机于1984年以前淘汰,水厂北部原慢滤池场地先后辟建其他生产设施和职工住宅,水厂占地相应缩小。1987年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一期)建成,水厂改用上游原水。
进入90年代后,水厂体制和生产经营进行改革,设唧水和净水生产车间,办修理厂、安装部、服务经营部。1994年11月,投资4800万元改造129号滤池,增加日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1995年水厂有进水口4座,进水唧机20台,沉淀池8座,次步唧机16台,普通快滤池3组(26格),低程快滤池28座,清水池7座(2万立方米),出水唧机23台,出厂管14支(最大口径2米)。当年,水厂平均日供水量124.4万立方米,最大日供水量153万立方米。杨树浦水厂生产设施和办公辅助用房,外形保持英国城堡式,有英国古典建筑风格,为上海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