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亢寨村 | 隶属:新华镇 |
行政代码:620723102 | 代码前6位:620723 |
长途区号:0936 | 邮政编码:734000 |
车牌号码:甘G | 行政级别:村 |
新华镇亢寨村共有9个合作社,284户,998人,耕地面积3800亩,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921.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985元。党支部辖7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9人,其中:女党员9人。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村党支部、村委会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按照“领导班子好,队伍素质好,制度建设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党支部创建要求,不断深化党员干部教育,夯实群众思想基础,优化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出动力,群众得实惠,为推动亢寨村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一、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加强班子队伍建设。 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群众反映较好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带头致富的同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发展党员,将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不断充实班子队伍。 二、开展党性实践活动,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积极开展“党员中心户”创建活动,村干部每人结对联系2名党员作为“中心户”,共确定“党员中心户”20户,定期走访座谈,引导“党员中心户”积极支持参与村级事务;“党员中心户”每户结对联系5名党员,共结成联系对子30对,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政策法规、致富经验等宣讲活动;“党员中心户”结对联系的每名党员联系5户群众,为群众讲解形势政策,提供信息服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帮助群众发家致富。结合镇党委开展的“五个三”党性实践活动,村党支部深入开展“四个三”党性实践活动。建立“三联系”制度,解决走群众路线的问题,每名党委委员联系2名-表,每名-表联系10名党员,每名党员联系10户群众;采取“三访谈”形式,畅通民意渠道,积极开展谈心活动;广泛开展以支部结对共建、干群结对帮带、党群结对联系为主要内容的“三结对”活动,查找和解决影响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和谐稳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三、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党员队伍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党员中致富能人和致富带头人达到5人以上。“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制度落实,组织生活正常,党员教育管理达到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扎实开展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并座谈讨论。认真落实“逢十”播放活动,集中培训村社干部、党员、致富能手等36场次。加大典型培养力度,培植树立日光温室党群共富示范点1个,培养“万元棚”党员示范户4户,“万元圈”党员示范户2户,“万元人”党员示范户3户。实施“心连心”工程,组织党建示范点党员及有特长的农民对困难群众进行帮扶,年内联系帮扶困难群众3名,切实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 四、完善民主公开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村务公开制度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规民约健全,对村级重大事务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制度,按照村党支部会议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民主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最终决议,并实行决策过程公开,落实结果公开,规范了公开程序。 五、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加强阵地建设。 2011年6月,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亢寨村村务活动中心阵地开工建设,建筑面积655.13平方米,工程总造价100.3万元,至11月底,主体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一是在现有村务活动中心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务活动中心各项功能,达到布局合理,办公设施齐全。二是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的主体作用,力求做到布置设计新颖、图版内容充实、各项制度上墙,电教设施完善,教育活动开展正常,能够满足党员学习活动的需要。三是进一步配套完善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四是各类规章制度、簿、册、记录等资料完整,档案管理规范。 六、工作扎实推进,经济发展迅速。 一是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迅速。全村种植玉米制种3600亩;养牛10头以上的大户达到50户,50只以上的养羊户6户;依托镇劳务培训基地,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常年外出打工的达到150人,就地输出的达到300人;积极发展温室产业,2009年建造日光温室20座,2010年修建高标准日光温室10座。2011年建成钢屋架大拱棚15座。二是积极组织党员群众进行科技理论知识讲座,以现场示范指导的方式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致富信息。三是“双培双带”工程进一步深化,载体形式不断创新,特点突出,特色鲜明。四是积极申报2012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政策,对亢寨村文化体育健身广场进行修建,极大的改善了亢寨村党员群众文化娱乐的层次。五是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事业持续发展,治安状况良好,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村风民风较好,无群体性越级-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