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五宝镇 | 隶属:江北区 |
行政代码:500105102 | 代码前6位:500105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0000 |
车牌号码:渝B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1.4万人 | 人口密度:327人/km2 |
辖区面积:42.8平方公里 |
五宝镇位于重庆市江北区东端,距主城区40多公里,约半小时车程。全镇幅员面积42.8平方公里,人口1.36万,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备。境内箭沱湾大桥连接渝长高速公路,并与主城相通,也有“鱼五路”与主城相连;水泥硬化公路四通八达,长江黄金水道运输畅通无阻;水利、电力、信息化建设配套完善。五宝镇绿色休闲生态产业发展生机勃勃,是江北区重点发展的生态休闲旅游镇,将被打造为江北的“都市后花园”。 我镇生态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丰富。全镇背靠明月大山,面向滚滚长江,三面环水,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成为重庆主城区难得的一方净土。镇内山水资源丰富,拥有“一江、一河、一山”及大大小小的山丘、湖塘、河涌,青山环绕、碧水相伴,森林覆盖率高达46%,山上泉水四季潺潺,地下温泉量大质优,长江、御临河绕镇而过,构成“一肺两脉”的生态环境,空气清新,是一所天然的“绿色氧吧”。 我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属巴国、巴郡,至今已达2800多年。清乾隆24年五宝从巴县划属江北厅(后改为江北县)。1995年,重庆成立直辖市,五宝镇从江北县划归江北区管辖。两江沿岸巴人遗迹、汉代古墓、崖墓遗迹至今犹存,宋元明清均有军事设施扼守两江要冲。据考证,明清时五宝最为繁荣,建寺庙、设义学、迁场镇,处处均有古人遗迹。而“五宝”得名,更是源远流长,传说纷呈,与明朝建文帝朱允炆避难于此密不可分。镇内以“年猪文化节”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以“兄弟书屋”为代表的书香文化深入乡村。 在历届党委、0的带领下,我镇以“建设绿色五宝,发展生态经济”为目标,发扬“苦干实干、勇于奉献”的五宝精神,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都市生态产业,用智慧和汗水为自己的家园增彩添秀,勾画出五宝今天的崭新画卷。 巍巍华山,滚滚长江,宁静的御临河,一颗镶嵌在都市边缘,灵秀隽永的“绿海田园休闲地、乡情怡人后花园”已悄然崛起。这里景色秀美醉人,民风民俗原汁原味,森林小镇风光醉人,农家生活多姿多彩。 我们热忱欢迎各界人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的“都市后花园”,共谱绿之韵、水之灵、山之魂、人之魅的华美乐章!我们相信:有了您的支持,明天的五宝,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文明新镇,一个远近闻名的生态果木之乡! 五宝发展规划 发展总体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依托已具规模的水果、花卉苗木、蔬菜等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一江一河、一山一泉等自然资源优势,着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适度推进环保工业发展,努力打造 “生态、创意、和谐、宜居”五宝,真正把五宝建成为重庆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西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农业示范镇。 发展具体目标: 现代都市农业:充分利用镇域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以山水生态休闲观光产业带建设为依托,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三次产业调整力度,坚持以第一产业催生第三产业,以第三产业提升第一产业,实现一、三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至2010年,花卉苗木、优质水果、食用菌三大特色产业基地基本形成。 生态旅游产业:依托特大中心城市--重庆,保持并充分发挥以长江干支流水岸线、条状山与宽幅丘陵、自然天坑为主的自然景观特色和以“天子文化”、农耕民俗文化为核心的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挖掘、开发旅游项目,把五宝打造成山、峡、泉、水、江、林、田园浑然天成,集现代农业观光、商务会议、休闲娱乐、运动于一体的综合型乡村旅游示范区。 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滨江公路,规划、实施“五复”隧道工程,改造“鱼五”公路,建成“一环两纵一隧”的快捷、经济交通网络;在完善现有水利设施的基础上,择建一定数量的小型水库,形成“外有滔滔长江,内有绿水清湖”的千湖之镇;按照一村一特色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力推进村民集中居住,打造魅力独具的特色民居小镇。 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实施好三峡库区周边绿化带、宜林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推进乡村道路沿线绿化及“绿色家园”建设,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提高农用有机复合肥和生态农药使用率,大力发展都市型特色生态产业,形成都市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紧密结合的新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至2010年,全镇植被覆盖率达80%。 五宝礼品 酒:五宝窖酒 优质纯高粱酿造,酒精含量:62%。 茶:以五宝明月山优质茶叶为原料精加工而成。 面:五宝农家自种小麦,经手工制作而成。 腊肉:五宝农家饲养土猪,粮食喂养,绿色环保。 鸡蛋:纯农家敞养土鸡生产,绿色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