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沛鸿
1912年任左江师范监督,旋任南宁中学校校长,与马驹誉、蒙起鹏创办南宁有史以来首份报纸——《西江报》,任总主笔。1913年先后考取留学日本公费生和留学英国公费生,入英国克里福学校学习。1914年广西以财政拮据停发公费,靠半工半读先后就读美国米诗根大学、欧柏林大学,获欧柏林大学学士学位。参加中华革命党,任纽约分部书记。1919年入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读研究生,获文科硕士学位。热衷于平民教育。1921年回国后,先后任广西马君武省长公署教育科长、广东全省教育委员会委员、广东高等甲种工业学校校长。1924年应赵正平邀请到国立暨南学校(后改暨南大学)执教,协助策动华侨教育,发起组织读书会,出版《景风》杂志。之后历任中央大学、江苏教育学院、上海法政大学、大夏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教授,参与创办广西大学、西江学院、江苏教育学院惠北实验区和北夏普及民众教育实验区以及中国社会教育社等,参与筹办(或成立)广东省立民众教育学院、广西文化供应社、中国教育学会广西分会、南宁科学集中实验所,4次出任广西教育厅厅长,4次赴菲律宾及南洋考察教育,2次赴欧美考察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为生活教育社、职业教育社理事,第五战区徐州抗日青年训练班班主任、广西省会战时民众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桂林文化界抗战工作者协会委员、广西建设研究会研究员等。
1927年首次出任广西教育厅长时,向省政府提交《筹设广西中山大学草案》获得通过,定名广西大学,任筹备委员会当然委员兼南洋及欧洲高等教育考察特派员。1933年第三次任广西教育厅长时,正值新桂系提出“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在全省组织开展声势浩大的五年(后改为六年)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并在南宁津头村创办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任院长。该运动以抗日救国为教育工作的中心,将儿童教育与成人教育结合,学问教育与劳动教育结合,乡村建设运动与民族复兴运动结合;以研究院为中心划方圆40里为实验中心区,划全省为8个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辅导区,吸收全国各教育学派人士到研究院工作,进行教育实验研究;实施免费的强迫入学教育,分5种班次进行,要求全省8岁至12岁儿童受2年基础教育,13岁至16岁失学儿童补受1年基础教育,成人补充识字教育;全省各村街普遍设立国民基础学校,各乡镇普遍设立中心国民基础学校。在广西当局支持和众多法案引导下,在其精心策划、研究和组织下,国民基础教育得到很大发展。与运动前相比,到1939年,全省的基础学校由1.37万所增加到1.97万所,中心学校由0.11万所增加到0.23万所;入学儿童由65.81万人增加到163万多人,入学成人由4.7万人增加到133万多人;6年毕业270.7万人。全省教职员达到7.2万多人。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为广西培养了大批人才,特别是对提高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的文化水平起到很大作用;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陶行知、梁漱溟、马君武、俞庆棠、胡适、艾迪博士(美国)等中外教育家、学者先后到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考察。1940年,其国民基础教育主张为国民政府教育部采纳并推行全国。
任广西教育厅厅长期间还主持创办广西特种教育师资训练所、广西教育研究所,与国内教育专家董渭川、童润之等创设实验国民中学制度。1940年9月出任广西大学校长,提倡学术自由,先后聘请李四光为理工学院院长、童润之为农学院院长,丁西林、欧阳予倩、梁漱溟、李济深等学者名流到校讲学,调整充实西大规划,扩建校舍,充实图书馆藏书,增加教学设备等。1941年“皖南事变”后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到广西大学视察,发现图书馆有不少马列主义书籍,《新华日报》亦公开陈列,十分不满。不久被免职。
1948年秋以募捐西江学院基金为由赴欧美考察教育,北平(今北京)和平解放后赶回祖国。1949年6月回到香港,曾邀请知名人士林林等20多人座谈新民主主义教育问题,表示今后要致力于新民主主义教育事业。10月参加香港各界群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并倡议组织广西建设服务团,动员尽可能多的亲友、学生回广西工作。期间在香港加入中国致公党。
1950年初随张云逸、雷经天从广州回到南宁,参与筹备广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任提案委员会委员。之后历任西江学院院长、广西省监察委员会副主任,省协商委员会第一届常委、第二届副主席,自治区(省)政协第一至第三届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至第四届委员,致公党中央常委、自治区(省)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侨联常委、自治区侨联主席。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政议政,尤其在团结华侨、归侨、侨眷和教育界人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著有《广西文化研究的一得》、《成年教育论丛》、《国民基础教育论丛》、《国民中学创制集》等。译著有《英宪精义》、《社会科学史纲》、《法学肄言》等。
下一名人:雷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