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广西 > 南宁 > 名人

韦丰华

  韦丰华(1821—1905),字剑城,别号大明山散人。为韦天宝“遗腹子”。幼年入私塾及被县令招入县署教读,后到桂林秀峰书院就读。书院中的教员多为其父同仁,对他比较看重,学习进步很快。回乡准备参加科举考试,正值太平天国起义,县内民众“拜台习洪教”,组织堂会持械攻打府、县。韦丰华则在家乡组织团练“捍卫桑梓”。清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奉县署令率团练到陆斡豆俎山(今陆斡村那豆屯)围剿堂会陆九成部,团练被击毙29人而溃败。咸丰九年,奉思恩府知府徐引的命令率团练配合官军,于罗波六塘大梁村堵截、围剿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太平军-撤往宾州。咸丰十年,以军功被授予“选用知县”,同年经县考试,取为拔贡。同治四年(1865年),持练卫团,多方联络,偷袭韦朗村堂会农军后侧,为被围的思恩府官军解围,后奉右江道统宪令,起团参加捣毁曾聚集堂会起义者上万人的据点韦朗村。战事稍平,为维持生活,韦丰华后半生从事清苦的教书生活。同治五年,在家乡倡议,得到父老支持,创办琴泉义学,并执教11年。光绪二年(1876年),任县岭山书院山长,经知县核准,召集邑绅、诸生募捐,历经3年修复书院屋舍,掌院10余年。此后,又分别执掌恩恩府学8年, 执掌府属阳明、西邕书院多年,直至80岁高龄始辞馆回乡。在学校教育中,他主张培养“学有根底,品端洁而行轨,禀性朴诚”的人才,“崇理学、敦德行”,即培养有知识、 品行优良的学生, 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声望。因此“远近学者争就之”、“郡属士子皆乐趋”、“造就情殷,成材者众”。韦丰华出生书香世家,虽有良好的家学传统, 仕途却不如父、祖辈顺利。在教书中,曾先后7次参加每三年一次的乡试,其中一次为以拔贡身份参加朝考,但“秋闱七试不登科”,连举人也未考上,“选用知县”也未被选任实职。 一生写了许多著作,留下诗文数百篇。其主要著作,现存诗集有《今是山房吟草》7卷、《黯然吟集》1卷;文集有《今是山房吟余琐记》上下篇4卷,《耐园文稿》、《应酬杂著》 各1卷。今已散失的诗集有《崇祀乡贤纪思唱和诗词集》。今壮族文学史学界称其为清末优秀壮族文学家、诗人。他熟悉地方掌故,还广泛收集资料,编写了《增修武缘县志草》14卷,虽今已散佚,但清末及民国初县内编写的《武缘县图经》、《武鸣县志》已多处辑录,保留梗概,是不可多得的地方史志资料之一。韦丰华晚年回乡,虽谢绝政事,但家乡团练要务, 仍必赖其主张, 获赏五品蓝翎顶戴, 思恩知府题赠“功在梓乡” 匾额。光绪三十年(190 5年)病卒,终年84岁。
你可能对下列名人会感兴趣
南宁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