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崇民村 | 隶属:德新乡 |
行政代码:222405200 | 代码前6位:222405 |
长途区号:0433 | 邮政编码:133000 |
车牌号码:吉H | 行政级别:村 |
崇民村社区做为省级新农村示范村,是德新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和国家级卫生乡的主阵地。辖区总面积1285公顷,下辖7个自然屯,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0人,是乡政府所在地。崇民村社区的主导产业为杂粮、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目前,全村牛存栏700头,羊存栏8000只。2012年,全村农业总产值151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3882元。 (一)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崇民村社区始终按照乡党委、政府提出的“生态立乡、绿色强乡、项目兴乡、产业富乡”的工作思路,以打造“绿色和谐生态德新”为目标,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先后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修建了通往各屯的水泥路、人行便桥、水中桥、边沟、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改变了村道“雨天积水成潭,晴天尘土满脸”的境况;投资132万元的安邦桥项目,投资120万元的环境整治项目,安装太阳能路灯110个,绿化植树6000棵,种花5000株,美化村容村貌铺彩砖4000余平方米,道路硬化率为100%;投资680万元,相继完成了八道河治理、德新综合市场、自来水和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建成1座垃圾中转站和1个氧化塘,实行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市处理”模式,生活污水全部经氧化沉淀后排放到八道河;村主要街道两侧的房屋围墙进行了统一刷漆,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目前,崇民村社区环境整洁优美,绿树成荫,区域及村屯布局合理,无脏乱差现象。 (二)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崇民村社区逐步壮大绿色农业、精品农业、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目前,特色杂粮生产基地和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已经初具规模。主导产业产值占全村经济总量50%以上,带动农户达70%以上。明年,将加大“特色村寨”项目建设力度,积极尝试发展以“生态游、农家乐”为主题的旅游业。进一步挖掘辣椒、大蒜和杂粮等农产品的深加工价值,树立品牌优势,大力打造崇民村社区蔬菜和杂粮品牌。 (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参保人数不断增加。60岁以上新农保参保人员199人,60岁以下新农保参保人员360人,参加(享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员达71名;积极开展劳务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246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重新核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55户,人数77人;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村部“两证”均已办结,党群活动室、农家书屋设施齐全。 (四)组织机构运转正常 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崇民村于2011年3月正式更名为崇民村社区(农村社区)。目前,崇民村“三委”班子成员共8名,最大年龄57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朝鲜族6名,女性1名。在具体工作中,按照乡党委要求,我们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扎实开展“划档分类、升级晋位”、“勤廉双述”民主评议和农村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增强民主监督效果。另外,全力支持刚刚成立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积极做好2013年换届前村“三委”主要负责人离任审计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效防止村干部“带病离岗”。 (五)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为满足党员和群众的学习、活动需要,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修建了文化休闲广场和门球场,安置了体育健身器材。并且投资80万余新建了一座综合文化站。另外,通过沟通协调,积极筹措,投入5万元对村部群暖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解决冬季活动场所温度低的难题。同时,购买了电视机、电脑、音响设备和文体用品,经常组织党员及村民通过吉林省远程教育系统收看科教文艺节目,定期开展老年门球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省电视台、延边电视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