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山西 > 临汾 > 名人

刘渊

  
刘渊
  刘渊(?—310.8.29),字元海,新兴(今山西忻州)人,匈奴族,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军事统帅。
  刘渊远祖是汉初匈奴杰出的军事统帅冒顿单于。冒顿单于娶汉高祖刘邦的宗女为妻,并与刘邦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以刘氏为其汉姓。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匈奴呼韩邪单于率所部五千余落降汉。公元50年,东汉光武帝使单于入居西河郡美稷县(西晋时改名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东北)。匈奴族的一部分人从此开始住在汉朝的边界以内,同汉人杂居在一起。
  刘渊祖父于扶罗,在黄巾起义时率兵助汉镇压黄巾。因单于庭内乱而不能被立为单于,遂留居中原。自立为单于,乘董卓之乱而攻掠太原、河东等郡,屯驻于河内郡。于扶罗死后,其弟呼厨泉立为单于。刘渊的父亲刘豹被任命为左贤王。曹操执政后,为了加强对这些入居塞内而人口越来越多的匈奴人的管理,于公元216年分呼厨泉部为五部,刘豹为左部帅。左部有众万余落,居故兹氏县(今山西临汾市南),是当时左右南北中五部最大的一部。五部共三万余落,分布于晋阳汾涧之滨(今山西汾水流域)。五部虽在形式上保留了匈奴的部族组织,但“单于恭顺,名王稽颡,部曲服事供职,同于编户”(《三国志·梁习传》),实际上却置于中原封建王朝的严密有效的控制之下。
  刘渊的母亲也是匈奴人,姓呼延氏。大约在曹魏嘉平年间(249—254年)生下刘渊。刘渊自幼就“龆龀英慧”(《晋书·刘元海载纪》)。刘渊七岁时,其母去世,他就像大人一样号哭不绝,哀感四邻。宗族部落的人都为之赞叹。当时的司空王昶听到此事,也派人送来办丧事用的财物,以褒奖刘渊的孝道。
  刘渊所在的匈奴部落,因久在中原,汉化程度较高,故刘渊自幼就拜上党儒生崔游为师,学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等儒家经典。还特别喜欢读《春秋左氏传》和《孙子兵法》,并大体上可以将二书内容背诵出来,他勤勉好学,博览《史记》、《汉书》及诸子百家。他曾对同学朱纪、范隆说:“吾每观书传,常鄙随陆(即随何、陆贾)无武,降灌(指周勃、灌婴,降即绛,周勃为绛侯)无文。道由人弘,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之所耻也。二生遇高皇而不能建封侯之业,两公属太宗而不能开庠序之美,惜哉”(《晋书·刘元海载纪》)!刘渊遂学习武事,并且“妙绝于众,猿臂善射,膂力过人”(《晋书·刘元海载纪》)。
  刘渊成年后,“姿仪魁伟”(《晋书·刘元海载纪》),身高八尺四寸,胡须三尺余长,中间有赤毫毛三根,长三尺六寸。屯留人崔懿之、襄陵人公师彧以善于相面著称,见到刘渊后,大惊失色说:“此人形貌非常,吾所未见也”(《晋书·刘元海载纪》)。于是对刘渊非常崇敬,甘居其下与之交结。太原士族王浑也虚襟与刘渊交友,命其子王济拜见刘渊。
  魏咸熙年间(264—265年),刘渊作为任子居住在洛阳,当时执政的司马昭对他十分礼遇。西晋建立后,时为越骑校尉的王浑屡次向晋武帝谈起刘渊。晋武帝遂召见刘渊,与之交谈后,非常高兴,对王济说:“刘元海容仪机鉴,虽由余、日磾无以加也。”王济回答说:“元海仪容机鉴,实如圣旨,然其文武才干贤于二子远矣。陛下若任之以东南之事,吴会不足平也。”武帝深以为然。但孔恂、杨珧却进言道:“臣观元海之才,当今惧无其比,陛下若轻其众,不足以成事;若假之威权,平吴之后,恐其不复北渡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任之以本部,臣窃为陛下寒心。若举天阻之固以资之,无乃不可乎”(《晋书·刘元海载纪》)!晋武帝默然不语,任用刘渊事亦按下不提。
  西晋咸宁年间(275—280年),关陇地区氏族在树机能领导下起义,朝廷屡次镇压均告失败。晋武帝为镇压起义,决定选拔得力将帅出征。尚书仆射上党人李憙劝武帝说:“陛下诚能发匈奴五部之众,假元海一将军之号,鼓行而西,可指期而定。”孔恂说:“李公之言,未尽殄患之理也。”李憙勃然大怒说:“以匈奴之劲悍,元海之晓兵,奉宣圣威,何不尽之有!”孔恂说:“元海若能平凉州,斩树机能,恐凉州方有难耳。蛟龙得云雨,非复池中物也”(《晋书·刘元海载纪》)。晋武帝认为孔恂言之有理,未采纳李憙的建议,另选名将马隆前去镇压。
  两次仕进受阻,刘渊深知其原委。后来东莱游侠王弥离开洛阳回乡里,刘渊在九曲之滨与王弥饯行,哭泣着对王弥说:“王浑、李憙以乡曲见知,每相称达,谗间因之而进,深非吾愿,适足为害。吾本无宦情,惟足下明之。恐死洛阳,永与子别”(《晋书·刘元海载纪》)。说罢慷慨长叹,歔欷不已,纵酒长啸,声调激昂,在坐者天不为之流泪。当时,齐王司马攸也在九曲,闻讯后驰马探视究竟。见此状,遂进言晋武帝说:“陛下不除刘元海,臣恐并州不得久宁。”王浑劝谏道:“元海长者,浑为君王保明之。且大晋方表信殊俗,怀远以德,如之何以无萌之疑杀人侍子,以示晋德不弘。”晋武帝说:“浑言是也”(《晋书·刘元海载纪》)。
  刘豹死后,晋武帝命刘渊代为左部帅。刘渊由洛阳回到了并州,从此摆脱了人质的地位。太康十年(289年),西晋改五部帅为五部都尉,刘渊任北部都尉。在自己所辖的部族和地区施展政治才能,史称他“明刑法,禁奸邪,轻财好施,推诚接物,五部俊杰无不至者。幽冀名儒,后门秀士,不远千里,亦皆游焉”(《晋书·刘元海载纪》)。从而为他以后成为匈奴族的主要首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骏辅政期间,以刘渊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封汉光乡侯,正式承认了刘渊在匈奴五部中的领导地位。元康末年,刘渊因部人叛逃出塞而受牵连,被免官。时成都王司马颖镇邺,表请任刘渊为行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使其脱离五部,在邺城任官。
  刘渊被免官和仕宦于邺城,是西晋政权出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民族歧视的心理,企图限制刘渊势力的发展、防患于未然的措施。这一措施引起了长期以来受到中原封建王朝的排斥打击的匈奴上层贵族的不满。当时正值八王之乱,司马氏诸王相攻,“惠帝失驭,寇贼蜂起”(《晋书·刘元海载纪》),西晋政权对少数族的控制能力大大削弱。刘渊的从祖,原北部都尉、左贤王刘宣遂召集匈奴五部上层贵族,对他们说:“昔我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左贤王元海姿器绝人,干宇超世。天若不恢崇单于,终不虚生此人也”(《晋书·刘元海载纪》)。于是众人密谋,共同推尊刘渊为大单于。又派呼延攸到邺城,将众人之谋告知刘渊。刘渊遂请求成都王司马颖,佯称回部落参加葬礼。司马颖不答应。刘渊无奈,只好让呼延攸先回去,告诉刘宣等人纠集五部,再招聚宜阳附近的诸胡族,表面上声称助成都王司马颖讨逆,实则为以后起兵做准备。
  刘渊既然一时不能回部落,只好暂时依附于司马颖。永安元年(304年),司马颖废太子司马覃而自兼皇太弟,又任丞相,在邺城形成与拥戴惠帝的东海王司马越相对峙的政治中心。刘渊在表面上的恭顺,使他赢得了司马颖的信任,任命他为太弟屯骑校尉。后来,东海王司马越率洛阳禁军讨司马颖,司马颖又以刘渊为辅国将军、督北城守事。七月,东海王司马越与成都王司马颖战于荡阴,司马越大败,司马颖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刘渊也因此迁冠军将军,封卢奴伯。
  成都王司马颖虽取得胜利,但地位并不巩固。七月,东海王司马越系统的并州刺史东赢公司马腾、安北将军王浚发兵讨伐司马颖。面对强敌,刘渊劝告司马颖说:“今二镇跋扈,众余十万,恐非宿卫及近都士庶所能御之,请为殿下还说五部,以赴国难。”颖说:“五部之众可保发已不?纵能发之,鲜卑、乌丸劲速如风云,何易可当邪?吾欲奉乘舆还洛阳,避其锋锐,徐传檄天下,以逆顺制之。君意何如?”刘渊回答说:“殿下武皇帝之子,有殊勋于王室,威恩光洽,四海钦风,孰不思为殿下没命投躯者哉,何难发之有乎!王浚竖子,东嬴疏属,岂能与殿下争衡邪!殿下一发邺宫,示弱于人,洛阳可复至乎?纵达洛阳,威权不复在殿下也。纸檄尺书,谁为人奉之!且东胡之悍不逾五部,愿殿下勉抚士众,靖以镇之,当为殿下以二部摧东嬴,三部枭王浚,二竖之首可指日而悬矣”(《晋书·刘元海载纪》)。成都王颖听了这番话,非常高兴,遂拜刘渊为北单于,参丞相军事,派遣他回部落纠集五部,以抵御司马腾和王浚的进攻。
  刘渊回到左国城,刘宣等人尊他为大单于。短短二十天,刘渊就招集了5万余众,集中于离石(今山西离石县)。八月,王浚派部将祁弘率领鲜卑兵攻打邺城,司马颖迎战失利,遂挟惠帝南奔洛阳。刘渊闻讯,说:“颖不用吾言,逆自奔溃,真奴才也。然吾与其有言矣,不可不救”(《晋书·刘元海载纪》)。于是命令右于陆王刘景、左独鹿王刘延年等率步骑2万,准备进攻鲜卑。
  刘宣等人再三进谏说:“晋为无道,奴隶御我,是以右贤王猛不胜其忿。属晋纲未驰,大事不遂,右贤涂地,单于之耻也。今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鱼肉,此天厌晋德,授之于我。单于积德在躬,为晋人所服,方当兴我邦族,复呼韩邪之业,鲜卑、乌丸可以为援,奈何距之而拯仇敌!今天假手于我,不可违也。违天不祥,逆众不济;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愿单于勿疑。”刘渊深以为然,说:“善。当为崇冈峻阜,何能为培塿乎!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今见众十余万,皆一当晋十,鼓行而摧乱晋,犹拉枯耳。上可成汉高之业,下不失为魏氏。虽然,晋人未必同我。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是以昭烈崎岖于一州之地,而能抗衡于天下。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且可称汉,追尊后主,以怀人望”(《晋书·刘元海载纪》)。于是刘渊迁都于左国城,远方来归附的人有数万之多。
  永兴元年(304年),刘渊在左国城正式登上汉王位,建立了十六国时期第一个少数族政权。下令说:“昔我太祖高皇帝以神武应期,廓开大业。太宗孝文皇帝重以明德,升平汉道。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地过唐日。中宗孝宣皇帝搜扬俊乂,多士盈朝。是我0道迈三王,功高五帝,故卜年倍于夏商,卜世过于姬氏。而元成多僻,哀平短祚,贼臣王莽,滔天篡逆。我世祖光武皇帝诞资圣武,恢复鸿基,祀汉配天,不失旧物,俾三光晦而复明,神器幽而复显。显宗孝明皇帝、肃宗孝章皇帝累叶重晖,炎光再阐。自和安已后,皇纲渐颓,天步艰难,国统频绝。黄巾海沸于九州,群阉毒流于四海,董卓因之肆其猖勃,曹操父子凶逆相寻。故孝愍委弃万国,昭烈播越岷蜀,冀否终有泰,旋轸旧京。何图天未悔祸,后帝窘辱。自社稷沦丧,宗庙之不血食四十年于兹矣。今天诱其衷,悔祸皇汉,使司马氏父子兄弟迭相残灭。黎庶涂炭,靡所控告。孤今猥为群公所推,绍修三祖之业。顾兹尪暗,战惶靡厝。但以大耻未雪,社稷无主,衔胆栖冰,勉从群议”(《晋书·刘元海载纪》)。又大赦境年,建年号元熙,立其妻呼延氏为王后。依据汉制设置百官,以刘宣为丞相,呼延翼为御史大夫,刘宏为太尉,其余部将授官各有差。
  八月,并州刺史司马腾鲜卑拓跋猗?发兵进攻刘渊,拓跋猗?即与弟拓跋猗卢合兵攻刘渊于西河(今山西离石),刘渊大败,拓跋猗?遂与司马腾结盟于汾东。十二月,东嬴公司马腾又派遣将军聂玄攻刘渊,战于大陵(今山西文水东北),结果聂玄大败。司马腾闻讯大惊失色,慌忙带领2万余户逃离并州。同月,刘渊遣建武将军、族子刘曜进攻太原(晋并州治所),连占泫氏(今山西高平)、屯留(今山西屯留南)、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中都(山西榆次)等郡县,控制了晋东南地区。刘渊又遣冠军将军乔唏分兵攻西河,占介休(今山西介休东南),杀晋介休县令贾浑。
  永兴二年(305年),司马腾又派遣司马瑜、周良、石鲜等率兵讨渊,屯军于离石汾城。刘渊命令武牙将军刘钦等率六军进攻司马瑜,凡四战,皆胜,司马瑜等落荒而去。六月,刘渊发兵进攻司马腾,司马腾再次向拓跋猗?求援,拓跋猗?亲率轻骑数千前往,与汉军大战,杀汉将綦毋豚。
  为扭转败局,晋廷于光熙元年(306年)九月任命刘琨为并州刺史。元嘉元年(307年)三月,刘琨到晋阳(今太原)。到任伊始,即以州治晋阳(山西太原西南)为据点,抚循劳徕,甚得人心。刘琨还派人离间刘渊与其统属的其他少数族之间的关系,使得叛刘渊附晋的“杂虏”达万余落。(《晋书·刘元海载纪》中记载刘渊于元嘉元年冬派前将军刘景,攻击刘琨于版桥,结果为刘琨所败。但《晋书·刘琨传》及《资治通鉴》则均无此记载)
  面对刘琨的威胁,侍中刘殷、王育进谏刘渊说:“殿下自起兵以来,渐已一周,而颛守偏方,王威未震。诚能命将四出,决机一掷,枭刘琨,定河东,建帝号,鼓行而南,克长安而都之,以关中之众席卷洛阳,如指掌耳。此高皇帝之所以创启鸿基,克殄强楚者也。”刘渊大喜,说:“此孤心也。”
  永嘉二年(308)正月,刘渊为扩展疆土,灭亡西晋,分遣抚军将军刘聪等10将南攻太行山一带要地,辅汉将军石勒等10将进攻冀州。二月,石勒进攻常山(今河北正定西),为晋骠骑大将军、都督东夷、河北诸军事王浚所击败。五月,刘聪攻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遭晋督护北宫纯反击,失利。七月,刘渊亲率军攻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晋平阳太守宋抽逃走,河东太守路述战死,刘渊遂迁都于蒲子(今山西隰县),收降鲜卑陆逐延、氐单征部。九月,石勒及王弥攻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晋魏郡太守和郁弃城而逃。晋廷遣车骑将军王堪屯兵东燕(今河南封丘北)阻击石勒;豫州刺史裴宪屯白马(今河南滑县东)抵御王弥;平北将军曹武屯大阳(今河南三门峡市北)防范蒲子汉军。
  随着刘渊影响的扩大,其他反晋势力先后依附于其麾下。上郡四部鲜卑陆逐延、氐酋单征,以及东莱王弥,都称臣于刘渊。刘渊均署其官爵,委以重任。王弥劝刘渊称帝,刘渊十分高兴。
  为了进一步提高汉国政权的政治影响,加强自身的政治权力,十月,刘渊即帝位,国号仍称汉,改元永凤。任命其子刘和为大将军,刘聪为车骑大将军,族子刘曜为龙骧大将军。仿东汉制,设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又仿晋制,宗室以亲疏为等,悉封郡县王,异姓以勋谋为差,皆封郡县公侯。永嘉三年(309年)正月,刘渊移都平阳,改元河瑞。
  刘渊称帝后,没有停顿对西晋皇朝的军事活动。他遣石勒进攻冀州,连下魏郡、赵郡、巨鹿、常山数郡,陷郡县堡垒百余,众至十余万。同时,接-动了对西晋都城洛阳的攻势。
  三月,晋左积弩将军朱诞降汉,向汉王刘渊具告晋都洛阳防御孤弱,劝其进攻。刘渊遂以灭晋大将军刘景为大都督、朱诞为前锋都督,率兵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克之;又败晋车骑将军王堪于延津(今河南汲县东)。刘渊为从北侧掩护太行山以东方面的作战,四月,派安东大将军石勒攻巨鹿(今河北宁晋县南)、常山(今河北正定西),旋又对冀州(治信都,今河北冀县)展开攻击,连克郡县坞堡百余个,部众增至10余万。不久,刘渊命征东大将军王弥与楚王刘聪会攻壶关(今山西长治北),以石勒为前锋。晋并州刺史刘琨遣部将韩述、黄肃分兵两路阻击,刘聪击败韩述于西涧(今山西长治西),石勒破黄肃于封田(今山西长治西北),晋二将皆战死。晋执掌朝政的太傅司马越又遣淮南内史王旷、将军施融、曹超等率军数万人迎击刘聪,王旷不阻水守御而冒入太行山区,与刘聪遭遇,战于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败,施融、曹超战死。刘聪又连克屯留(今山西屯留南)、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斩获1.9万人,晋上党太守庞淳献壶关降汉。刘琨只得命部将张倚继任上党太守,据守襄垣(今山西襄垣北)。刘聪又分兵攻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不克。汉军在并、冀州接连告捷,为攻打洛阳创造了有利条件。
  八月,刘渊命刘聪进攻洛阳,汉军败晋平北将军曹武等,直入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刘聪因进展顺利而疏于防备,九月,晋弘农太守垣延用诈降计,乘夜袭击刘聪,刘聪军大败溃退。晋骠骑大将军、幽州刺史王浚遣部将祁弘与鲜卑段务勿尘部合击石勒于飞龙山(今河北元氏西北),大破之,石勒退守黎阳。
  十月,刘渊命刘聪、王弥、中山王刘曜、汝阴王刘景统精骑5万进攻洛阳,大司空呼延翼率步军为后继。晋廷以为汉军刚遭败绩,未料其如此迅速复至,上下震恐。刘聪先屯兵于洛阳城西的西明门,晋督护北宫纯率千余入夜袭汉营,斩汉征虏将军呼延颢。刘聪又转至城南。此时,呼延翼屯兵大阳(今河南三门峡市北),被部下谋杀,其所辖步军向北溃退。刘渊得报,急召刘聪等撤军。刘聪认为晋军微弱,继续指挥进攻洛阳。晋司马越闭城固守。不久,晋军乘虚出击,败汉军,杀刘聪部将刘厉、呼延朗。刘渊以晋军尚盛,厉召刘聪还军,刘聪方率军退走。
  永嘉四年(310年)上半年,刘渊将兵锋转向徐、豫、兖三州。汉军在冀、徐、豫、兖等州取得了重大进展。二月,克鄄城(山东鄄城北),杀兖州刺史袁孚,又拔仓垣(开封市北),杀晋将王堪。这几个州的流民有数万家,素为西晋皇朝所苦,故纷纷起来烧城邑,杀二千石长吏以应刘渊。
  刘渊在起兵过程中,尽量抑制滥杀烧掠,招徕士人,力求收揽民心。而且善于用人,善纳忠言。但尽管如此,由于刘渊纲纪不严,加之他长期坐镇都城,带兵出征均是其子和诸将,故滥杀无辜,烧掠-之事虽禁不止,愈演愈烈。刘琨曾描绘当时并州的情景:“群胡数万,周布四山,动足遇掠,开目睹寇”,“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弱,不绝于路。及其在者,鬻卖妻子,生相捐弃,死亡委危,白骨横野”(《晋书·刘琨传》)。虽有夸张,但多少反映出汉国政权不重视抚恤-,组织生产以及制止杀掠的措施不力的事实。
  七月庚午(阳历8月20日),刘渊病危。由于汉国政权与汉族之间-的加深,使得刘渊建国初期的“称汉以怀人望”的企图难以实现,为了确保死后匈奴族贵族在政权中的支配地位,他在辛未(阳历8月21日),委任刘聪为大司马、大单于,并录尚书事,置单于台(《晋书·刘元海载纪》中记载为以刘欢乐为太傅,刘聪为大司徒,刘延年为大司空,刘洋为大司马;《资治通鉴》中记载为以陈留王欢乐为太宰,长乐王洋为太傅,江都王延年为太保,楚王聪为大司马、大单于,并录尚书事。置单于台于平阳西。以齐王裕为大司徒,鲁王隆为尚书令,北海王乂为抚军大将军、领司隶校尉,始安王曜为征讨大都督、领单于左辅,廷尉乔智明为冠军大将军、领单于右辅,光禄大夫刘殷为左仆射,王育为右仆射,任顗为吏部尚书,朱纪为中书监,护军马景领左卫将军,永安王安国领右卫将军,安昌王盛、安邑王饮、西阳王璿皆领武卫将军,分典禁兵。这里以后者为准)。实行所谓的“胡汉分治”。这一政体在-激化的十六国时期,成为各少数族政权行之有效的统治形式。丁丑(阳历8月27日),刘渊召太宰刘欢乐、太傅刘洋等入宫辅政。己卯(阳历8月29日),刘渊去世。刘渊谥光文皇帝,庙号高祖,墓号永光陵,太子刘和即位。
  刘和生性猜忌无恩,功业不著,威望不高。而刘渊生前又不审轻重之势,给予其他诸子以很大的权柄。如刘聪为大司马、大单于、录尚书事,集军权大权于一身,拥兵十万屯于京师近郊;安昌王刘盛、安邑王刘钦、西阳王刘璿皆领武卫将军,分典禁军,总强兵于内。故刘和即位伊始,就想削夺四王的权力,巩固自身的地位。刘聪不肯坐以待毙,他举兵反叛,攻入殿省,弑杀刘和,自立为帝。刘聪继承了刘渊灭晋的遗业,于永嘉五年(311年)六月攻陷洛阳,执晋怀帝。但刘聪为人暴虐,嗜杀成性,在他的统治下,汉国政权所奉行的民族仇杀、民族歧视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刘渊举兵反晋的正义性,从而揭开了中国民族关系史上黑暗的一页。
  点评:刘渊是汉化的匈奴贵族后裔,他在西晋日趋衰败、各地流民纷纷起义反晋的浪潮中,趁势在中原建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汉国政权建立进一步把中原推向战争和-,同时改变了曹操以来匈奴五部统治结构,重新恢复了匈奴传统旧制。但从少数民族对汉人的长期统治过程中,为各民族之间深层次的融合,准备了条件。
你可能对下列名人会感兴趣
临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