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谔
1913年刘离美回国。因陕西战乱频仍,修建西潼铁路无望,便先后居住在上海、南京等地,参与或主持一些水利和建筑工程。1915年李仪祉从德国专修水利学成回国,同刘相会南京,谈到所向往的事业不能如愿时不禁黯然神伤。恰巧这时北京政府水利局总裁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于南京,李受聘任教授兼教务长,刘亦受聘任教授,主讲建筑工程。刘知识渊博,授课时深入浅出,深受学生敬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刘同李仪祉一起,带领学生在南京积极参加各种爱国活动。
孙中山治丧委员会1926年决定为中山先生建陵于南京紫金山,刘被聘为监修陵园的工程师,负责全部工程。陵园建筑图纸为刘的同学吕彦直设计,吕不久因病去世,有关设计、施工的所有任务都落在刘的身上。中山陵工程的造价为白银390多万两,由于海外华侨踊跃捐赠,共得白银460万两。除完成主体工程外,刘还以余款修建了“光华亭”、“水榭”、“音乐台”等纪念性建筑以及其他设施。经刘和广大职工三年多的辛勤努力,中山陵园这座闻名中外、具有历史意义的宏伟建筑,终于雄踞于南京紫金山上。从此,刘梦锡不仅为国人所注目,登门请求设计和督理工程者接踵而至,而且为世界工程建筑界所敬佩。经刘之手先后设计并建成的工程有北伐烈士纪念塔、谭延墓、廖仲恺墓、胡景翼墓、南京中央体育场、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以及许多政要名人在中山陵旁的别墅等。
1930年至1933年,担任陕西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工程师的李仪祉,曾多次去南京与刘晤谈,讨论水利工程计划、购买设备和材料等事宜,得到刘的大力帮助。此后,刘应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之聘,到陕西武功张家岗,担任西北农专建校工程师。西北农专(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农校区)的总体布局和那座高高矗立在张家岗的七层教学大楼,都出自他的手笔。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前往四川,先任綦江水利局局长,后又在重庆从事工程建筑事业,为四川,特别是重庆、成都地区的水利工程、市政建筑、国防设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战胜利后,刘回到南京,继续从事工程建筑。蒋介石逃离南京前,曾威胁利诱刘去台湾,他断然拒绝,并秘密转移到上海,等待全国的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被西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从上海请回西安,任该委员会专职委员兼新华建筑公司总工程师。他为规划西北地区,特别是陕西的建设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1952年6月2日病逝于西安。
下一名人:高建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