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东兴村 | 隶属:关山镇 |
行政代码:610114101 | 代码前6位:610114 |
长途区号:029 | 邮政编码:710000 |
车牌号码:陕A | 行政级别:村 |
东兴村位于关山镇南一公里处,南邻北樊村的张北组,北与关山村相连,东接新义村,西与苏赵村连界。村委会设在东兴西村民小组,共辖西兴、东兴西、东兴东、冉南、冉中、冉北、南冉7个村民小组。 1949年全村共有108户,359人,大多数以种田为业,只有少数人推车挑担做小生意。村民多是清末至民国时期从山东、山西、湖北、河南等省迁来的,另有14户是1962年由华阴县库区迁往宁夏后转迁而来的。 解放前,该村属临潼县关山镇第三保。建国后,原兴旺村分为东兴旺村和西兴旺村。冉家村分为北冉村和南冉村。1954年夏,北冉、南冉共同成立了星火初级农业合作社。此年冬,东兴旺村成立了烽火初级社。1955年冬西兴旺村成立了西兴初级社。1956年以上三社与关山、苏赵两社联合成立了远景高级农业合作社,原来三社分别改称“烽火”、“星火”、“西兴”生产小队。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划西兴、烽火、星火为东兴生产大队,烽火队改为西队、东队两个生产小队,星火队分北冉、南冉两个生产小队,东兴大队共辖五个生产小队。先属相桥公社关山管区,后属关山公社。 1975年地下水位上升,北冉队深受其害,大多户庄基下陷,有30余户分别迁至村北塬上两处。至此北冉村就形成了三个居民点,就是现在的冉北、冉中、冉南村民小组。1984年称东兴村,属临潼县关山乡。东兴村于1987年随关山乡划归阎良区管辖至今。 该村地势平坦,土质优良,黄垆土相交。1955年前全村均为旱地,以后有了苇子河渠道灌溉。现在境内有渭交抽五支渠三、四、五斗横贯东西,20余眼机井布局合理,渠井双保险,旱涝保丰收,盛产粮、棉、瓜、果。关油公路穿村而过,班车直通渭南、临潼。村组之间道路全部水泥硬化,交通非常方便。 本村现有378户, 1740人,耕地面积2830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6380元。村民主要以种植粮棉为业。近年来,少数户种瓜、种菜,青壮年多出外务工。全村有小型超市3处、木器加工3户、铝门窗加工两户、钻井制管水泥制品5户、饭店两家、面粉加工两家、卫生所1处。村内有联合经营奶牛小区一处,存栏优良奶牛60余头,日产鲜奶1500余公斤。 一、村组概述 (一)西兴组 该村地处关油二号路西500米处,原名叫兴旺村,西延铁路从村西穿过。建国后隶属关山一乡,称西兴旺村。1961年称东兴大队西兴队。1984年称东兴村西兴村民小组。 光绪三十年(1904年)后有姜、武、张、吕、滕、关、周七户陆续从山东省益都县兴旺庄迁来,在此建村,便以原籍兴旺庄为村名。张姓谱系为“明、邦、志、有、道、万、世、永、长、青”;吕姓谱系为“怀、明、光、晓”。 1962年,唐、杜三户由华阴库区转迁到此。 1949年有村民31户,142人。其中两户为家庭织布作坊,两户作颜料小生意,其它均以种田打工为业。1955年成立了西兴初级社,1956年加入远景高级社后改名为西兴生产队,1984年改称西兴村民小组。 2010年该组有83户,403人,耕地面积607亩。全村有奶牛专业户3家,散养3户,共有奶牛53头。村中有大型农机具12台、挖掘机吊车4辆、农用三轮11辆、运输及家庭乘用车7辆、木器加工1家、商店4家、钢铝门窗加工制造1家、家电销售1家。另有5户农闲时走街窜乡卖凉粉、凉皮。 (二)东兴西组 山东省益都县兴旺庄难民武保新于1885年迁入此地居住,该村最初人称武家庄子。后有于姓、李姓分别于1895年和1909年相继迁来,仍沿用原籍兴旺村的村名。1949年后该村改称东兴旺村。1962年,转迁来华阴库区移民张、陈两户,共计10人。该组东靠东兴东组,西接西兴组,北邻关山村恒一组,南与北樊村张北组接壤。 1949年,该村有12户,96人,耕地面积400多亩。有1户加工粉条,三户搞生意,1户给人扛长工,其他村民多以农为业。 1954年秋建立烽火初级农业社。1956年加入高级社后叫烽火生产队。1961年公社改制后叫东兴西队。1984年后称东兴西村民小组。 2010年该村有村民54户,230口人,耕地面积420亩。村内有机井7眼、商店两家、超市1家、木器加工厂1家、饭店两家、农资供销1家、蒸馍店两家、农业机械6台、农用三轮车10辆、大小汽车6辆。现有甜瓜、蔬菜种植户5家,奶牛养殖户5家,饲养奶牛26头,养猪大户1家。村民多以种田为主,农闲时青壮年则多进城务工。2009年人均纯收入7000元以上。 该村以武姓和李姓为主,武姓谱系为“保、健、多、兴、振、立、士、良”;李姓谱系为“明、章、玉、春、晓、立”。 (三) 东兴东组 东兴东村民小组,东邻南冉组,西接东兴西组,南靠北樊村张北组,北连关山村恒东组。 1880年前后,湖北省难民阮姓逃荒至此定居,人称湖北阮庄。1890年前后,又迁来了山东郓城樊、魏、张等户,为取发达旺盛之意,阮庄改名为“兴盛村”。1955年,该村加入烽火农业社,称为东组。1961年改称东兴东队,1984年称为东兴东村民小组。 建国前该村共有12户,61人,耕地面积255亩。村民多以种田为业,有两户常年打工,3户做小生意,两户凿石錾磨。2010年该组有62户,247人,耕地面积380亩。村民多以种田为主,青壮年则外出发展与打工。现在全村有3户从事钻井,1户搞水泥制品,6户饲养奶牛,共有奶牛31头。另有商店两家、蜂窝煤厂1家、农业机械5台、农用三轮四轮7辆、私家小车2辆。2009年人均纯收入7300元。 (四)南冉组 南冉组是原北冉的一个分支,同属冉姓一个家族。北距冉南组300米。建国时只有9户人家,60口人,耕地面积200余亩,冉南冉北统称冉家村。 1954年建立星火初级社后称南冉生产小组,1961年属东兴大队管辖,1984年改为南冉村民小组。如今该组有50户,207人,耕地面积360亩,村内有机井3眼、农机5台、摩托修理1家。村民多以种田为主,个别户兼种瓜菜,年轻人多进城务工。 (五)冉南、冉中、冉北组 这三个村民小组原属北冉自然村,该组位于关山城东南一公里处。明初,山西省洪洞县冉姓移民在此建村,故而得名冉家堡。约在清朝末期,因户族纠纷,冉姓一支迁往渭南西塬,一支迁往渭南田市东南部,另有两户迁入关山城内。冉姓近几世谱系为“九、登、有、世、生、名”。1962年,转迁来华阴库区张、安、李、王等户移民15人。 1949年全村共有44户,243人,耕地面积1600余亩。村民大都以务农为主,另有两户在外地开商铺,四户做小生意。 1954年夏,******员冉世俊领导该村建立了关山地区第一个农业社——星火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星火社加入关山远景高级社后称“星火生产队”。1961年星火队分为北冉、南冉两个生产队。 1975年当地水位上升,房屋塌陷不可居住,一部分人搬迁到村北塬上另建新村。从此冉家村自然形成了三个居民点,即现在的冉北、冉中、冉南三个村民小组。2010年,冉南组有村民35户,132人,耕地210亩;冉中组有村民50户,271人,耕地410亩;冉北组有44户,246人,耕地370亩。该村以农业为主,青壮年多出外务工。另有五户经商,两户搞建筑,一户钻井。 二、本村人物 武伯纶(1902~ 1991) 原名健刚, 祖籍山东省益都县兴旺庄,1902年农历八月初九出生于关山镇兴旺村。1926年9月在渭南县固市渭阳中学任教。1927年后在宝鸡、西安等地任教,编辑《渭南》、《西府旬刊》等进步报刊。1942年,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被推选为民盟西北总支部组织部副部长。抗日战争中,他撰写了《中华民族抗敌史》,抗战胜利后,撰写了《明代-污吏事迹考》、《南宋的抗金运动》等共计90余篇论文。 新中国成立后,武伯纶主要从事文物考古、博物馆和民盟的领导工作,曾任西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兼图书馆馆长、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省文管会副主任、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省博物馆馆长和研究员等多种职务。数十年来,为考察研究全省文物状况,几乎跑遍了陕西的所有县市。他呕心沥血组建了一支文博考古工作队伍,构架了陕西文物考古和博物馆的基本格局,为陕西省文博工作奠定了基础。主要著作有《唐长安郊区的研究》、《西安历史述略》、《西安史话》、《漫谈丝绸之路》、《唐长安城的东南隅》、《杜甫与长安》等。 粉碎“-”后,他不顾年高体衰,仍坚持文物考古研究、撰写学术论文。1991年9月2日病逝。 武笠青(1916~1988)1916年9月4日生于兴旺村。1937年4月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他以笔作枪,撰写文章,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938年加入中国******,同年秋在关山小学任教。1941年秋,他和傅春玉同志在学校创办了小报《大众周刊》,宣传抗日,抨击黑暗。1944年,在西安先后参与创办了《农村周刊》、《新妇女》、《孩子报》等报刊,宣传革命道理。不久这些报刊相继被-查封,他也受到-的追捕。此后,他到华阴云台中学教书,又因组织学生从事革命活动被-党部通缉,后在我党的掩护下脱险。解放后,武笠青同志任新华社渭南支社副社长、渭南报社主编。1953年调《陕西日报》社,先后担任编委会委员、农财部主任、《陕西农民报》主编。四十年来他先后撰写的消息、报导、新闻、评论等约有八九百篇,并出版了《农业的发展方向》、《陕西民间故事》、《刘海与金蝉》等单行本,搜集整理了《陕西民间谚语与歇后语》、《新儿歌》等。“文革”中遭到错误批判, 1978年平反后任陕西日报评论组长,配合党的政策写了大量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指导性文章。1988年2月病逝于西安,安葬于西安革命烈士陵园。 张毓秀(1901~1989)中医师,东兴村西兴组人。出身农家,24岁在本村小学教书期间就涉猎医书喜嗜岐黄,25岁到西安广济医院学习。1928年在关山街道福音堂开办了关山镇第一家中西医诊所,并兼办邮务。他为人平和善良,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对贫困患者外伤敷药、内科开处方均不收诊费,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1955年,和蒋定祥负责组建了关山联合诊所(关山卫生院前身)。是年在临潼县卫生系统统考中名列第一,受到奖励。1956年秋调入相桥地段医院任中医科主任医师,在医疗和实践中多有建树。特别值得人们学习的是他为患者都留下了一份医案,患何病,用什么药,结果如何,都详细记录在处方背面,现在尚有千余份存世。1980年退休,1989年无疾而终,享年89岁。 武多勤(1920~1987)东兴村东兴西组人。他的父亲武健春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土兽医”,人称牛先生,善用中草药、火针、偏方给牛马治病,为当地村民无偿服务。1951年父亲逝世后,他继承父业。1954年在陕西省兽医训练班学习半年。1955年同关山村戴宏绪、王清涧等组成关山兽医联合会,他任主任。1957年任临潼县畜牧协会委员,组建了关山兽医工作站,并任站长。1965年,“四清”运动中他家被划定为地主成分,他也被戴上地主分子帽子,被开除公职回本村劳动改造。1980年平反后任田市兽医站站长,1985年退休。1987年2月病逝,年仅68岁。 李春生(1931~1982)东兴旺村人。1957年加入中国******。 1966年至1981年任东兴大队党支部书记。任职期间,他带领本村群众努力发展生产,平地整田,打井修渠。1969年,他从山东省请来红苕专家发展红苕种植,带动了全关山公社及周边地区,解决了当时人们的吃粮问题,一举改变了东兴大队的贫穷落后面貌。东兴大队和他本人多次受到了县、社两级嘉奖。1982年病逝,逝世后全大队数百人为他送殡。其吃苦耐劳、身先士卒、乐于助人的高贵品质至今仍为乡里传颂。 亢守约(1892~1964)民盟盟员,祖籍渭南县官底镇三李村,1892年出生在关山镇冉家村。幼时只读过几年私塾,在家种田为业。24岁时,家人被匪兵-,他一怒而加入了李虎臣的部队准备报仇雪恨。当兵后初任连部文书、副官,后任李虎臣司令部副军需主任。1926年刘振华围困西安八个月,他积极筹粮募款,安抚群众,调整军队与民众的口粮分配比例,为固守西安做出了贡献。建国后任西安市东大街粮店副主任、西安市碑林区政协委员。1964年病逝于西安市骡马市家中。 亢显宗(1916~1995)抗守约长子。西安师范毕业后,不久考入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在洛阳)。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任副连长、连长。因不满-军队劣习,不到两年便解甲归田。1947年,经李虎臣推荐,出任关山镇镇长。当地解放前夕,辞职回家,民众称之为平民镇长。 三、文物古迹 【双冢】 关山城东南一公里处有个冉家村,村北有两座相连的汉代土冢,人称“双冢”或冉家双冢。 相传冉家村在东汉时叫蔡家堡,荆州牧刘表夫人蔡氏就生在这里。蔡夫人死后即葬于此,其子刘琮死后,亦葬于蔡夫人墓旁,故成双冢。原冢占地30余亩,至1950年土改时实占地7亩。距蔡氏双冢东南约200米处还有一处略小于此塚的两座土冢。因此处狐狸洞穴颇多,人皆称窟窿冢,以别于蔡氏双冢。据说这两个小冢为刘表部下蔡瑁、张允之墓,占地不足三亩。刘表生活在荆州,蔡夫人为襄阳人,死后葬此,似不可信,作为当地一个传说姑且记之,以待来者考证。 大双冢在1975年土地大平整中已平毁,以后周边村民多在此无偿取土,现在此冢已荡然无存。据北冉村民说,1975年武屯公社民工在此取土时挖出一个盆状的器皿和一堆铜钱,后被作为烂铜卖到关山废品收购站,换回一条纸烟大家分抽了。1992年不知何人点了一把火,从盗墓洞口扔下,虽断断续续燃了一个多月,却未发现异常现象。 因冉家砖瓦窖取土烧砖,后蔡瑁、张允冢已被平整为耕地。 四、教育简史 【东兴小学】 1923年由武健义等几家凑钱在东兴村和西兴村中间建起兴旺小学。时有三间简易校舍,十多名学生,由武伯纶任教。第一期就招收了武玉英、张记荣等四名女生入学,首开了关山地区女子入学读书的先河。随后几年,西兴基督教会将学校扩建为五间土墙瓦房,平时学生上课,星期天教友们在此活动。 1943年,校址迁到兴旺村西,由苦水村、仁合村、兴旺村联办。校名改为“兴仁小学”,重建了砖木结构的两座教室,学生有四五十人,教员的工资由村民负担。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苦水村划归康桥乡。1966年仁合村归苏赵大队后,东兴大队在东兴东队重建东兴小学,设四个年级,有三名教员,接受西兴、东兴西、东兴东、南冉四个生产队的学生,共有70余名。 1987年,群众集资建了6座教室和1座电教室,由武伯纶先生题写了“东兴小学”校名。学校设6个年级9个班,有教师12人、学生250余名。 2009年秋,该校并入关山镇中心小学,学生中午在学校就餐,早去晚归,有校车接送。 【冉家小学】 冉家小学是1950年由本村的祠堂改建而成的,课桌凳皆由学生自备。第一任老师冉春荣。时有学生20余名,只授语文、算术两门课程。 1954年冉家建立星火农业社后,在原校新建3间单摆房,为复式班。1962年另选新校址,建了两座教室。1978年因地下水位上升,学校又迁到冉中组,重建砖木校舍3座,设4个年级,有学生60多名,教师增至3人。2005年秋,该校并入关山中心小学。 五、特色介绍 【山东大饼】 此饼是山东青州、曹州一带人日常食用的主要食物。 从前,山东迁陕的移民来陕时,大都带一个不到2斤重的鏊子,歇缓时一人拾柴一人和面,支起鏊子就可烙饼充饥。此饼制作方便,且易保存,十天半月不馊不霉,冷热可吃。 烙饼的鏊子用熟铁板锻制成,直径约40厘米,中间鼓起,厚约0.4厘米,周边薄约0.2厘米,易热,省柴。 烙饼用的柴草必须柔软、易燃、火旺,以干草、麦草、谷穰、高粱叶等为最好。烙饼面要软硬和适。烙制时一人烧火一人摊烙饼,边烧火边翻转,经“三翻”、“三转”、“四折叠”,饼子有二分之一起了小泡发黄即熟。再用劈子(一种木板削制的专用工具)迅速挑出。好的把式烙一张饼用时不过两分钟。饼要擀得薄厚均匀,能薄尽薄。吃时卷一根生葱,咬一口,酥脆香甜。若卷上两个熟鸡蛋,再加上少许芝麻盐,更是香味无穷。 煎饼 原料以谷子粉、小米粉相掺最好。鏊子烧热后,擦上食用油,一只手舀起一勺准备好的面糊倒在鏊子中间,另一只手握一木制的小耙,将面糊很快地搂一圈至中间收口,待周边卷起颜色发黄即熟,再快速揭起。 如今因无煎饼鏊子,年青人又无此技术,只有在清明节时,山东村子的人才合伙烙制一些,作为特色食品送一些给亲戚朋友,自家也吃一回稀罕。 【航城面粉有限公司】 该公司位于关山镇南东兴村东兴西组,占地面积80余亩,是本省远近闻名的乡镇企业。该公司始建于1996年,年加工能力18万吨,年产值达三亿元。所产“航兴”、“金誉”两大品牌面粉质量稳定,全部达标,有9大系列30多种包装规格供应市场,销往省内外,创出了自己独有的品牌。 公司现有的128名员工,都是周边的村民。该公司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村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六、其它 【基督教在本村传播情况】 西兴教堂位于西兴村民小组,大约修建于1926年前后,当时占地1.7亩,有简陋房舍5间,兼作本村小学。那时该村都是从山东逃荒来的贫苦难民,受原籍信仰基督教的影响,又有以教保村的意愿,因而大都信奉了基督教。 1910年,三原基督总会在关山东街建立了关山堂会,门上悬“福音堂”大匾,下设了兴旺村支会。该村张明德为支会长老,时有教友五六十人。 建国前兴旺村教会有土地30余亩,所收地租,除供给教会日常开支外,也补助给学校及一部分家庭困难的教友。这些土地在土地改革时已收归国有,“文革”中教会停止了活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教会恢复了活动,成立了西兴教会,以其作为关山地区的活动中心。1994年取得了“陕西省活动场所登记证”。 1996年,政府划拨土地0.7亩作为会址,教友们捐款献物,集资修建了5间160平方米的新教堂,成立了以陈玉兰为主的七人教堂管理委员会。现在西兴教堂每星期日有30余人参与聚会,多是一些老年人。 【冉氏一门双节】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临潼县志》记载了临潼县东梁里冉家村冉氏一门双节的故事。据载:冉天叙之妻牟氏,年十八亡夫,当时有一富豪重金**其公公,妄图迎娶牟氏。牟氏剪发毁面说,再若相逼,她将以死殉夫。公公只好退还赂金。后牟氏生遗腹子冉士封,含辛茹苦抚养****,士封六十八岁先卒,牟氏守寡终生,至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修《临潼县志》时已九十四岁。冉天叙族弟冉一清之妻方氏,婚后十四月亡夫,方氏时年十六岁,后以族侄士秋承嗣。她常说:“活着和嫂子牟氏无愧于天,死后也可见冉氏兄弟于地下。”后亦守寡终生。冉氏一门双节,乡里重之。此类事迹本属封建糟粕,不应记入。但其却证实冉姓在此定居至少已有500年的历史,纠正了冉姓万历年间迁此的说法,故特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