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江苏 > 南京 > 旅游景区

南京陶行知纪念馆

南京陶行知纪念馆
南京陶行知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南京北郊风景秀丽的劳山脚下,有一块曾经名闻中外的土地——晓庄。20世纪20年代末叶,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布衣下乡,在这里创办了一所新型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即晓庄师范。同时根据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进行大胆的教育革新,开始了一项为世人瞩目的伟大的“晓庄试验”。但仅仅维持了三年,晓庄师范就被国民党当局无理封闭。陶行知魂牵晓庄,一直想把晓庄师范恢复起来,继续晓庄的试验,然而直到逝世终未如愿。人们把陶行知安葬在这里,让他长眠在他心爱的晓庄土地上。1982年8月,陶行知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江苏省和南京市政府拨款70余万,在当年“犁宫”(原晓庄师范大礼堂)旧址上兴建了陶行知纪念馆新楼。造型仿照“犁宫”外形,大屋顶,飞檐厚脊,门楼为圆形塔项,正面一长排花格木窗,既古朴端庄,又新颖别致。全馆占地800平方米,门楼高达25米,大门上方挂有张劲夫题写的“犁宫”和陆定一题写的“陶行知纪念馆”两块铜匾。门厅内有一尊陶行知全身铜像,背景是毛泽东题写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3个金色大字。馆内设有3个展厅,并有宣讲厅、会客室、资料室、办公室等。

  陶行知先生(1891~1946)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他毕生致力于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教育革新,为国家、为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他为创立人民教育事业,艰苦探索,百折不挠。后十年更是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路线,投身于民族民主革命斗争,成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周恩来语)。他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国内外教育家的高度肯定,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纪念馆展厅内容共分八个部分:(一)青少年时期(1891年~1917年);(二)提倡教育改造时期(1918年~1925年);(三)乡村教育时期(1926年~1930年);(四)普及教育时期(1931年~1935年);(五)国难教育到战时教育时期(1936年~1938);(六)全面教育时期(1939年~1945年);(七)民主教育时期(1945年~1946年);(八)纪念陶行知,学习陶行知。

  每个部分都展示了大量的实物和历史图片,计有380多幅珍贵照片,250多件陶行知的遗著、遗物、手稿等,翔实、生动地反映了陶行知先生伟大、光辉的一生。

  高大的纪念馆大楼与陶行知墓、晓庄烈士纪念碑连成一体,成为一座占地30亩的“行知园”。1994年,-总书记亲笔题写了“行知园”3个大字,镌刻在园大门花岗岩石壁上。园内主干道上还建造了一座“行知园”纪念碑。园内错落有致地布置了草坪、池塘、亭台等景点。还建有晓庄烈士纪念碑,碑的基座上刻着烈士的遗照及生平简介,让世世代代都永远铭记先烈们的英雄业迹。“行知园”融参观、瞻仰、游览、休憩于一体,已成为青少年的德育基地之一。

  陶行知纪念馆最初建于1951年晓庄师范复校时,“文革”后纪念馆恢复展出。1985年,南京市政府拨款扩建该馆,展出内容也予以充实并重新设计。馆名特请陆定一同志题写,于同年9月10日第一个教师节正式对外开放,参观者络绎不绝,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93年,在原国务委员张劲夫同志和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建议下,纪念馆又予重建。

  陶行知纪念馆收藏各类文物1000余件,其中有周恩来在40年代送给陶行知的一件毛线衣,有陶行知穿过的衣服及使用过的皮包、笔砚、纸扇等。还有陶行知逝世当天,著名画家许士骐当场制作的面模、手模(仅存一套),为后人留下了陶行知生命终结时逼真的面部和手部形象。此外,陶行知出国留学的护照、博士证书及博士服,何香凝赠送的虎画,冯玉祥将军送的衣服、怀表以及大批手稿、书刊、育才学校学生的作品等,都弥足珍贵。特别是陶行知自己保存的原版照片,竟多达700余幅,而且形象清晰,内容广泛。其中如陶行知和毛泽东等人在重庆飞机场的合影,陶行知在马克思墓前的留影,都一直珍藏在陶行知自己的箱底,充分表达了先生对马克思、毛泽东等伟人的无比崇敬之情。再如陶行知在赴美留学期间的照片、晓庄时期的照片等,也都是研究陶行知的极为珍贵的资料。

  长期以来,该馆不仅接待了全国各地的陶行知研究者和外国学者,为他们提供资料,而且积极参与组织有关陶行知先生的学术研究活动。早在1980年,陶馆就编辑了《陶行知文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成为建国后出版的第一本陶行知著作集,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以后再版多次,仍供不应求。陶馆还陆续编辑出版了《陶行知与晓庄师范》等多部著作及江苏省第一本中等师范选修课教材《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1996年陶行知逝世50周年之际,陶馆参与编辑出版了大型画册《陶行知》,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内容最丰富、完整的一本陶行知画册。

你可能对下列旅游景区会感兴趣
南京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