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黄厝村 | 隶属:内厝镇 |
行政代码:350213111 | 代码前6位:350213 |
长途区号:0592 | 邮政编码:361000 |
车牌号码:闽D | 行政级别:村 |
黄厝村概况 黄厝村位于翔安区内厝镇的东南面,恰好处于内厝镇最高峰鸿渐山南侧,东临南安市,南接新店镇沙尾村,是一个农业大村,包括六个自然村:黄山、黄厝、东烧尾、内塘边、周后、东美。全村共925户,人口3300多。 黄厝村这一带主要是丘陵地,山林地4631亩,旱地1518亩,水田1113亩,适宜种庄稼的地较少,因此,村民们主要以种植果树为主,荔枝、龙眼是黄厝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据村民介绍,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黄厝村人在“头戴笠,腰束带,脚穿靴”(即:在山头种树,半山腰种果树,山下挖小水坝)的口号的号召下,大力改造丘陵地,这个时期所种的果树共将近一千亩。到了八、九十年代,,龙眼价格一路看好,成果每斤达八、九元,龙眼树真正成为黄厝村民的摇钱树,果树的收入占村民总收入的80%以上。收入多了,村民纷纷盖起了小楼,添置了家具。九十年代后期至今,龙眼、荔枝的价格一路下跌,低产的年份甚至要折本,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中断了,生产生活陷入了困境。残酷的现实让村民们灰心,果林的保与弃成了村干部和村民们的一块心病,有些村民已打算放弃果园的管理,走出村去捞金。 解放前的黄厝村,是一个十年九旱,风沙危害严重,难于耕种的穷乡僻壤,经济文化极端的落后。解放初期,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村干部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化的道路,较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克服了原有体制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济更加灵活,收入趋于多样化,村民们解决了温饱,日益走向富裕。如今,新一届的村干部带领着全村广大群众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平整土地,架桥修路,全面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