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安徽 > 宣城市 > 名人

张宗棠

  张宗棠(约1865-1920),安徽省宣城县南湖乡陈村人。清末秀才,著名皖南花鼓戏艺人。
  约清同治四年(1865)生,其父为贩山贷商人,兄弟两人,宗棠次之。
  张宗棠幼年入塾读书,但爱好玩灯唱戏,善昆腔、高腔,并能吹笛度曲。
  19岁进学中秀才。因屡试不第,曾教过学馆,亦随父做过生意。有一年,运一船山货经太平府(当涂)往南京,一路上“玩票-”卖完山货,又“玩到苏、杭二州”,结果一船货的本利玩得精光。
  25岁时,在当地登台“-”,被学官发现,遭挨板子,被革掉秀才,赶出黉门。是年,其父做生意又遇盗,人财俱殁。张氏兄弟本不事生业,又嗜鸦片,衣食不周。
  30岁上,兄弟两人拜师“下海”唱戏。张氏兄弟是“七大门”中唯一不是移民后裔的艺人,宗棠是当时皖南花鼓戏唯一的“文人戏子”,人称“秀才好佬”。且能双手书篆,戏剧艺术造诣精深。当时皖南花鼓戏艺人多不识字,演出剧目“词工”粗糙,故事情节、场次、人物各不相同,经常发生同台演出“对不上戏扣子”,不能连贯衔接。宗棠将当时流行的所有剧目加以修订,实行定词定本,使艺人学戏和演出具有统一的剧本。经其修改、编订的戏本有《荞麦记》、《天平山》等约20出;经其作过较大修订或编写的戏本有《荒年记》、《倒栽麻》、《珍珠塔》、《双插柳》等,数十年来都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传统剧目。
  当时,皖南花鼓戏艺人的唱腔、吐字、归韵亦较混乱,有湖北方言、河南方言,宣城一带方言以及苏南、浙江一带的语音。张宗棠从群众语言和舞台演唱出发,将腔、字、韵予以规范统一,按湖广韵和群众最通行的语言,仿照“十三辙”重新厘订皖南花鼓戏的“十三字韵”。其足迹遍及宣、郎、广、宁等县及苏南、浙江花鼓戏流行地区,所到之处,授艺指导,艺人尊称他为“张夫子”。
  张宗棠为人旷达、幽默、洒脱,一生写过很多诗,惜皆失传。曾因编唱清代十朝皇帝的《十代小唱》,自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直至宣统,每代大事和宫廷艳情秽闻,都绘声绘色加以描绘,因而被抓进大牢,险些杀头。出狱后不久,又增编民国、洪宪、张勋“三朝”,轰动一时传响四方。50岁时,班中艺友为其做生日,大家都在破庙中,围着“青砖席”、“稻草筵”,甚是热闹,其赋即席诗一首曰:清歌一曲唱乾坤,破庙如同小朝庭。
  将相下来帝王上,-浓墨乐平生。
  张氏兄弟皆一生未娶,晚年多病,宗棠在“过场”时跌进雪坑冻死,卒年约55岁。其兄不知所终。
  (来源:安徽《宣城县志》)
你可能对下列名人会感兴趣
宣城市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