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
张孝祥(1132~1169) 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父祁,曾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自幼聪明好学,博闻强记。绍兴二十四年(1154)参加廷试。与秦桧之孙秦埙同场。主考官魏师逊及汤思退等为逢迎秦桧而定秦埙为第一,张孝祥第二。高宗读策后,认为他议论雅正,词翰爽美,亲擢为进士第一。因此秦桧对张孝祥极为不满。及第后,又上疏为岳飞辩冤,更为秦桧所忌恨。秦桧使人诬陷其父与张浚、胡寅等人谋反,于是张祁、胡寅等皆被下狱,绍兴二十五年秦桧死后才获释。张孝祥入仕后,先补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转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国史实录院校勘。以后几年历任秘书郎、尚书礼部员外郎等职。他性刚正不阿,在朝任职期间,曾先后上《论先备札子》、《论治体札子》、《论涵养人才札子》等奏议,提出了加强边备、抵御金人;扫除积弊,改革政治和培养、选拔人才的种种主张,表现了他在政治上的远大理想。隆兴元年(1163)授集英殿修撰,知平江军府事。张浚北伐,他又被任为建康留守。以后知静江、潭州、荆南湖北路安抚使。在地方官任上,他严明法纪,锄抑-,赈济灾荒,庭无滞讼。张孝祥举进士出自汤思退之门,曾受到汤的举荐提拔。但后来他却反对汤思退的议和主张,而支持主战派将领张浚的北伐,因而不断受到主和派的诽谤、打击。乾道五年(1169)因病以显谟阁直学士的身份离职,退居芜湖,讲论理学,徜徉山水。张孝祥的文章对于南宋王朝政治的腐朽黑暗多有揭露和批判,表现了坚决抗敌、收复失地的爱国精神。他的诗歌多赠答、题咏和纪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于写景叙事之中流露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如《黄州》:艰难念时事,留滞岂身谋,《和沈教授子寿赋雪》:只今斗米钱数百,更说流民心欲折等等,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思想性。他的诗文在当时流传甚广,并得到过很高的评价。谢尧仁称赞他的文章如大海之起涛澜,泰山之腾云气,倏散倏聚,倏明倏暗,虽千变万化,未易诘其端而寻其所穷。(《张于湖先生集序》)他写诗有意学习苏轼,韩元吉称赞他清婉而俊逸,说:其欢愉感慨莫不发于诗,好事者称叹以为殆不可及。(《张安国诗集序》)
张孝祥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数千言,顷刻而就。16岁就通过了举人考试。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对时,考官原拟一甲第一名为秦桧之孙秦埙,张孝祥列第二。高宗见秦埙文章尽是秦桧说过的套话,而另有一卷,文理精妙,加之一手遒劲的颜体字,大加赞赏,遂定为首选,将秦埙放置第三。张孝祥考取状元后。因力主抗金,反对议和,上疏为岳飞平反,忤怒了秦桧。父亲张祁也被诬告谋反入狱,直到秦桧死后才获释。
张孝祥对汤思退有师生之谊(汤思退为张孝祥榜同知贡举),知遇之恩,从不得罪汤思退,亦不依附。御史中丞汪彻-汤思退妥协投降,张孝祥受到牵连被免官。张孝祥曾历任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直学士等。任建康留守时,遇金兵来犯,张孝祥因极力赞同张浚北伐而被-落职。起用后任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任上,他筑寸金堤,绝荆州水患;建万盈仓,用于储备漕粮,政绩播于朝野。乾道五年(1170),张孝祥与好友泛舟芜湖时,突然中暑身亡,年仅38岁。孝宗闻之,深为惋惜,大有用才不尽之叹。
张孝祥是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词人。其词学苏轼,为宋朝豪放派重要作家。所作《六州歌头》,词云: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铉歌地,亦羶腥。隔水氊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整首词充满强烈的爱国热情,对苟且偷安之辈倍加谴责,抗金名将张浚曾为之感动得罢席而走。
著有《于湖集》四十卷,《于湖词》一卷,《张紫微帖》一卷传世。张孝祥是中唐著名文学家张籍的后人,他文章过人,书法诗词均好,遗憾之处,是其出入汤思退和张浚两人门下,游离于和战之间,时人对此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