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燮
夏燮(1803~1875),字谦甫,别号谢山居士,晚年又号江上蹇叟,当涂人,夏銮的少子。清道光三年(1823)举人。道光中叶,夏燮-陈述实行洋务的好处,被荐署安仁知县,不久又到鄱阳任职,在战乱初定的年代恪尽职守,很快使民众恢复生机。浙江巡抚黄宗汉,湘军魁首曾国藩经常邀请他商议军机大事,讨论战乱平定后将要实行的政策,并首倡各省设忠义局,曾国藩视他为左右手。不久,曾国藩奉旨回江西执行长江通商法令,在九江设置租界,夏燮主动请缨,每天同英国领事谈判,刚柔相济,赢得了外国人的敬佩。夏燮因功又题补永宁。到任后,他极力革除陋习,端正士风,倡议修建学馆,兴办教育。同时亲自调解民事,平定-。辞官后当地士民为他树立“遗爱碑”。夏燮在公务之余,孜孜不倦地从事研究写作,一生著述颇丰。晚年特别注重诸经研究,在《礼》的研究上造诣尤深,著《五服释例》20卷。又精于音韵学的研究,著述12卷。由于他对时事政务的留心洞察与敏锐剖析,又著有《中西纪事》24卷、《泰西裨闻》10卷、《粤氛纪事》30卷,在史学研究方面著有《汉书八表刊误》8卷、《明通鉴》100卷、《明史纲目考证》12卷。其中《中西纪事》,是根据当时的奏诰、函札、条约章程等资料,整理自鸦片战争前后至咸丰末年的中外关系史事,为揭露英、美、法、俄等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杂著有《谢山堂文集》20卷。他校勘证明的《陶安学士集》、《吴应箕楼山堂集》、《东林本末留都闻见录》、《两朝剥复录》、《先拔志始》,以及他的老师汪莱《算学遗书》等史料均先后付印。夏燮在书画方面颇有独到,尤善于弹琴。侍郎胡肇智赠给他一首诗,其中有“笔下能为万人敌,案头惟有一琴横”之句,可谓他儒雅一生的写照。光绪元年(1875),夏燮去世,终年76岁。刘坤一作文祭之。民国12年(1923)内务部咨请清史馆将夏燮立传入乡贤祠奉祀。夏燮有三子,长子致瑶从事教育。次子致玙,岁贡。三子致,拔贡,曾任江苏知县,迎送琉球国贡使,督修高淳圩堤,接办江宁发审,有勤政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