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仁琦
实验中学校长由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兼任,高中部主任是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许恪士教授兼任,班主任是罗子正,教员有著名学者常任侠、朱浩然等先生。当时和他同班的有国民党行政院院长翁文灏之子翁心鹤、陆军大学教官之子陈昶、山东教育厅厅长之子王浩、中大教授胡小石之子胡令闻等,也有平民人家的子弟,后来很多人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孙仁琦的坚实学养就是从这里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
在实验中学期间,其亲戚李由孚从英国留学归来任中央社,经常送些英文新闻稿给他阅读,并辅导他的英语。后来他成为同美国中学生通信发展友谊的3名中国中学生之一。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轰炸和县城,他随家人到乡村避难,靠父亲行医度日,接着到全椒三临中学读完高中。1940年暑期,日军攻占油坊集,他到浙江丽水英士大学学习。1942年,日机狂轰滥炸丽水城,孙仁琦又离开浙江,入广西大学继续学习。当时李四光、欧阳予倩、蔡金涛、盛成等一批名人学者都在桂林,他耳闻目睹受到许多教益。194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广西大学理工学院电机工程系,获工学士学位。毕业论文《海菲赛不失真条件的研究》(英文),于次年12月刊于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会刊《电工》第14卷第1期,获得学术界的好评。
1944年暑假,日军进攻桂林,他-逃亡重庆,在重庆无线电厂总工程师蒋葆增推荐下,入该厂任技术员。1946年底,孙仁琦被调往南京,参加南京无线电厂的筹建工作。
1948年3月,孙仁琦与禹如瑾结婚。孙仁琦赴瑞士留学,禹如瑾变卖嫁妆为他作路费。孙仁琦到瑞士后,英特格拉厂(Integra)接纳了他。他整整干了两年,一面工作,一面在苏黎世瑞士国立高等工业大学读书,跟随唐克教授(Pif.Dr.F.TanK)学习无线电、无线电脉冲调制技术。唐教授把自己指导的博士生的论文给他阅读,博士生研制的通讯设备让他调测。在唐的无线电实验室里,他学到了新知识,懂得了学以致用的道理,养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1951年春天,在司徒梯教授(PioG.Dr.M.J.O.Str urr)的电子学实验室里做研究工作。
1951年元旦,新中国驻瑞士大使馆大使冯铉邀请中国留学生至使馆参加庆祝会,传达中共中央、毛主席对留学生的慰问,动员他们回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孙仁琦立即表示愿意回归祖国,并于同年11月回到祖国首都北京。回国后,被任命为电信科学技术研究所工程师,从事新中-事通信工程的建设工作。还曾在全国电离层观测站、重庆邮电学院、邮电部529厂、邮电科学研究院第九研究所、南京邮电学院等单位工作。1962年3月任副教授。1981年晋升为教授。
他设计的高频低噪音接收机,受到上级好评。1954年获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团纪念章一枚。还研制成功了PCM基群再生中继器,并建立北京64KM试验段,受到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表扬。
他在南邮14年中,科技成果有两项:一是具有自适应均衡技术的PCM二次群4GC微波通信机系统,获江苏省人民政府1983年科技成果三等奖。二是数模兼容的PCM三次群4GC微波通信机系统,1988年1月通过省级鉴定,认为该项目对改造我国大量模拟微波中继设备,促成向数字化过渡,有重要意义。
主要论文24篇,其中:数字微波通信方面5篇,自适应均衡技术方面11篇,调制解调技术方面8篇。分别发表在《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电信科学》、《微波通信》、《电子系统通讯》、《电子学报》、《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1992年为纪念南京邮电学院办学50周年,该院无线电工程系特出版了《孙仁琦教授论文集》,收论文36篇。其间,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次:
1987年应邀出席在南京举行的国际通信技术会议;
1988年应邀参加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的国际通信能源会议;
1991年,他出席在南京举行的地球卫星通信讨论会,并担任学术程序委员会委员;
三届年会上发表数字微波通信论文3篇。此外,他还担任中国通信学会微波通信委员会兼数字微波通信组组长、《微波与卫星通信》编委;中国电子学会会士;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高级会员;邮电部邮电高等学校教材《无线电技术》专业编审委员会委员;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学术委员会主席、通信与电子系统学科组组长、江苏省高校职务评审工作通信与电子系统组成员;南京工学院科技成果鉴定会“IGHZ直接调制解调微波通信系统”组主任委员。
在南邮,他先后培养了20名硕士研究生,有4名获得美、德、英国的博士学位。他主持南京地区高校博士生、硕士生论文审阅及答辩工作近50人次。并协助东南大学吴伯修教授发起组织“南京地区理论与技术学术讨论会”,担任该会前后六届顾问。
1985年5月,孙仁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8年被邮电部授予“全国邮电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1989年被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授予“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研究生教师”,1992年退休,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享受早期回国定居专家生活津贴。
来源:安徽文史资料(巢湖卷) 作者:艾文 唐年
下一名人:叶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