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著
出身东莱吕氏。早年因恩荫补任奉礼郎,并进士及第,召试馆职,未赴任。出任颍州通判,与欧阳修结为讲学之友。累官龙图阁直学士,濮议时,因谏阻英宗贬吕诲出京未果,故坚请外任,为蔡州知州。宋神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因劝阻神宗罢免司马光未果,便坚请罢知通进银台司之职,后任开封知府、御史中丞。
熙宁三年(1070年),因反对新法而出任颍州知州,后召入朝,历翰林学士承旨、端明殿学士、同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等职。
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高滔滔)临朝,吕公著获召入朝,首上十事疏,以“学”为重。同年,拜尚书右丞。元祐元年(1086年),拜门下侍郞,进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变熙宁新法。司马光死后,吕公著独自当政。元祐三年(1088年),吕公著恳辞相位,升-、平章军国重事,时人称吕氏之荣。元祐四年(1089年),吕公著逝世,享年七十二岁,哲宗亲临致祭,赠太师、申国公,谥正献,哲宗亲题其碑首为“纯诚厚德”。后屡遭贬夺,并入“元祐党人”籍,宋高宗时,获封还全部赠谥。
吕公著讲说以治心养性为本 ,语约而理尽 。在宋代学术史上,开启了吕学端绪。 他一生著述颇丰,著有《五州录》、《吕申公掌记》、《吕正献集》、《吕氏孝经要语》、《葵亭集》等。
历史评价
吕夷简:他日必为公辅。
韩琦:才偏规模小。
欧阳修:器识深远,沉静寡言,富贵不染其心,利害不移其守...公著性乐闲退,淡于世事。然所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者也。
王安石:① 具某官吕公著,冲深而能谋,宽博而有制,其器可以大受,而退然似不能言,故众人知之有所不尽。如蒙选用,得试其才,必有绩效,不孤圣世。 ② 疵吝每不自胜,一诣长者,即废然而反,所谓使人之意消者,于晦叔见之。 ③ 晦叔为相,吾辈可以言仕矣。
司马光:① 每闻晦叔讲,便觉己语烦。 ②晦叔进用,天下皆喜,以为治。
赵顼:吕公著之于人材,其言不欺,如权衡之称物。
高滔滔:① 积德之门也。 ② 邦国不幸,司马相公既亡,吕司空复逝。
苏颂:司空一代宗,累叶清风振。继父汉韦平,致君古尧舜。时叹人云亡,上嗟天不憖。
吕希哲:正献公每事持重近厚,然去就之际,极于介洁。其在朝廷,小不合,便脱然无留意。故历事四朝,无一年不自列求去。
王称:以夷简为父,而公著为子,其谋谟事业有大过人者,盖夷简善任智,而公著则持正以成天下之务,贤于父远矣...吾宋之韩吕氏,皆以相业世其家,乌宓盛欤。
叶逋:①故李沆、王旦在真宗时谨守资格...司马光、吕公著在哲宗时谨守资格...以谨守资格为贤,名重当世,...而李沆十数人者,以守资格得名,而其时亦以治称。 ②守资格以用人,无若李沆、王旦、王曾、吕夷简、富弼、韩琦、司马光、吕公著之为相,然考其功效,验其人才,本朝以资格为用人之利也决矣。
赵与时:吕文靖之老也,以司徒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每有军国大事,与中书、门下、枢密院同议以闻。正献之老也,复以司空同平章军国事。曾令绰之为签书,宣靖犹康宁,遂就养东府。士林尤以二家为盛事。
脱脱:公著父子俱位至宰相,俱以司空平章军国事,虽汉之韦、平,唐之苏、李,荣盛孰加焉。夷简多智数,公著则一切持正,以应天下之务,呜呼贤哉。其论人才,如权衡之称物,故一时贤士,收拾略尽。司马光疾甚,谆谆焉以国事为托,当时廷臣,莫公著若也审矣。追考其平生事业,盖守成之良相也。然知子之贤而不能荐,殆犹未免于避嫌,而有愧于从祖云。
王夫之:牛之斗虎,已毙而斗之不已,牛乃力尽而死。安石既退,吕惠卿与离叛而两穷。吕申公、司马温公以洎孙固、吴充,渐起而居政地。
全祖望:庆历以后,尚有诸魁儒焉。于学统或未豫,而未尝不于学术有功者,范蜀公(范镇)、吕申公(吕公著)、韩持国(韩维),一辈也。
下一名人:白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