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安徽 > 淮南市 > 名人

曹少修

  曹少修(1886~1947),名正宽,寿县小甸集人。自幼勤奋好学。在读私塾期间,受前辈张树侯先生的影响,向往民主革命。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投考安徽陆军小学,因视力不良未中,后在上海加入同盟会。
  辛亥革命期间,曹少修召集乡民参加淮上军,随军先后光复寿县、颖上、阜阳、太和等地。后回家设馆教书。1913年7月,孙中山先生号召讨袁,他奉安徽都督柏文蔚之命,联络地方千余人,参加讨袁斗争。失败后,遭军阀倪嗣冲的通缉。1923年赴沪,和胞弟曹渊在上海大学就读(旁听生),接触马列主义。1926年9月,胞弟曹渊在武昌战役中牺牲,他亲往祭奠,受到叶挺团长和参谋长周士弟的慰勉,更加坚定了革命意志。归来后,便积极参加家乡的革命活动,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瓦埠-失败后,寿东南一带-,曹少修与组织失去了联系。
  “七七”事变后,曹少修动员民众加入中共抗日武装。1940年,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属武装在津浦路西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曹被选为参议员,从此,“老参议”成为曹少修的代名。他肩负革命重担,奔走于滁县、定远、寿县(含今长丰地区)等地,积极宣传抗日,开展抗日工作。一日,他在今罗塘乡禹庙岗一个群众-上宣传抗日,遭遇日军扫荡,很多群众不愿离家,他挨门进行说服:“乡亲们快走吧!鬼子是没有人性的。东西别要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后由几位同志引路搀扶,方才脱险。当时,中共长岗乡黄姓乡长,强迫命令群众。曹少修知道后,诚恳而又严肃地批评:“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抗日就不能胜利,革命就不能成功。”他平易近人,风趣幽默,始终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曾有人逗笑问他:“贵姓?”想要他说出曹操的“曹”字来,他回答说:“我乃魏武之后裔也。”有年腊月,淮西独立团驻扎徐庙,夜里日军突然来袭。他背着几十斤重背包,和同志们赤足渡河,向大顺集转移。中共禹庙岗乡乡长杨福初眼睛不好,好不容易摸上岸。曹少修目睹此情,顺口作了首诗:“数九寒天夜渡河,敲冰赤足把水摸。连天炮火风声急,冻坏诗人杨福初。”
  1946年,津浦路西新四军主力北撤,曹少修年已花甲。领导考虑他年高体弱,要他随主力北上,以策安全。曹少修坚决要求随赵凯一行80余人重返淮西,坚持敌后斗争。他说:“我虽不能同你们一样持枪杀敌,但我的腿能走,嘴能讲,淮西家乡人熟,比跟主力部队作用大得多。”他拄着拐棍,随游击队风里来,雨里去。他左眼残疾,夜里行军靠同志引着走,虽然奔波劳累,仍精神抖擞。
  1947年9月30日,身着老蓝布长袍的曹少修,请假回家看孙子,被当地大地主曹大野牛(绰号)侦悉,密报国民党寿县县长王镇华,将他和一部分群众逮捕。在关押中,他用满嘴瓷牙咬松-一吴姓群众的绳索。敌人软硬兼施,百般利诱,曾捏造一封家书,叫他签字,劝其儿子曹云鹤投降,遭到严词拒绝。敌人将他-起来,游遍吴山庙、杨家庙、瓦埠镇、下塘集等大小10余个集镇。每到一地他昂首挺胸向群众宣传:“国民党烧杀淫掳,人人反对,是站不长的,共产党新四军先遣部队已经回来了!”就义前,他叫看守拿来纸笔写道:“吾弟渊,为革命而死;吾侄云露,亦为革命而死;今吾亦死,一门三烈士,足以光荣吾门庭。吾死后,可葬于吕子让先生墓侧(吕系皖北抗日游击支队中队长)。”10月9日早晨,敌人在下塘集把曹少修杀害。中共寿-霍工委根据他的遗愿和一贯表现,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你可能对下列名人会感兴趣
淮南市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