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符离村 | 隶属:符离镇 |
行政代码:341302100 | 代码前6位:341302 |
长途区号:0557 | 邮政编码:234000 |
车牌号码:皖L | 行政级别:村 |
符离镇符离村地处符离镇最南部,位于濉河与唐河之间,距市区仅10公里,与宿州职业技术学院为邻,206国道和京沪线穿村而过,区位优势显著。全村人口3470余人,耕地共3200余亩,内辖10个自然庄,村党总支下辖3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04人。 符离村工业经济发达,村内现有符离机械有限公司、符光机械有限公司、兴辉铸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工业年产值近3000万元,是宿州市工业百强村,2005年被列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近年来,该村依托职业技术学院的技术优势和烧鸡之乡的市场优势,建设了宿州市唯一的现代农业园区,建成了高标准现代养殖园和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园区内规模养殖户已达40余户,养殖蛋鸭5万只,年产蛋可达1000万枚,年出栏肉鸭12万只,肉鸡600多万只,存栏良种母猪近600头,年出栏育肥猪12000头以上,肉牛存栏300多头。养殖、种植业发展迅猛,带动了运输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现村里有运输车辆21辆,专业装卸队一支。该村针对职业技术学院等三所院校坐落该村,人口比较集中的优势,大力发展饮食服务业,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2007年,符离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90元。 为方便群众办事,密切干群关系,符离村于今年8月重新建设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接收点,村两委活动室为此进行了扩建,增设了农民图书室和娱乐室,新建高标准公开栏,活动室门前路面硬化。新的接收点自投入使用以来,村两委干部轮流值班,共接待群众来访30余次,提供咨询服务20余次,为群众代理实事2件,受到群众好评。 符离村正在依托濉、唐两河积极发展旅游业,利用外资开发白居易“东篱草堂”遗址和百亩水塘垂钓中心,计划建设的东林大道和农民新居开发项目也在积极运作之中。符离村按照科学的发展思路,必将在全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脱颖而出,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白居易故居——东林草堂位于宿州市以北,符离镇以南的古符离东北一公里处的濉水南畔(濉河与斜河交汇处三角洲),此地碧水荡漾,风景秀美。 史载:宿州市城北二十里有濉河,河南有一高台,台上树木茂盛,野草丛生,人称“白堆”。为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故居——东林草堂遗址。东林草堂所在村唐朝称毓村,现在称东菜园。 白居易青少年时代11岁随家人迁徙符离,33岁移家长安,他在符离东林草堂,寓居了22个春秋。写下百余首诸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脍炙人口的诗篇,为后人留下丰厚的文化资源。 而附近不远的濉河上还有著名的“符离晓渡”遗址。明洪武二十四年,即公元1391年,在符离古县城的中心濉河上建永济桥,人称符离桥。由于桥几经风雨,坍塌数次,修复数次。至清朝乾隆三年,即公元1783年,宿州知州尤拔世,把坍塌桥改为浮桥,不久浮桥坍塌。知府张开仕修驿路,设桥兵,用船渡行人。由于符离桥当时为官道,来往行人特别多。每当清晨,雄鸡报晓时,两岸万人争渡,车马喧闹。朝霞映在濉河里,照着行人的影子,行人沐浴在朝霞里,影子映在水里,在两岸苍翠欲滴的树林映衬下,和着近村的鸡鸣,构成一幅美丽壮观的水墨画。人称“符离晓渡”。清朝乾隆皇帝过此,曾亲题碑匾,在符离桥的旁边,一直有碑上刻“皇恩浩荡”字样,直到“文革”碑匾被毁。清朝宿州知府李心锐有诗云:“谁唤符离渡,苍茫送客舟。野烟低水面,初日上滩头。两岸人声聚,中流浪影浮。前村鸡唱晓,黄叶一鞭秋。”足见当时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