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大米
在农耕技艺上,奉新大米种植技艺有着重要的地位。千年来,奉新农人遵循着传统耕作技艺,体现了深厚的传统农耕文化,《奉新县志》(清同治版)“物产”篇中物别记载:“稻下乡宜早,上乡宜晚”充分说明了奉新大米种植几百年来就稻作遵时的习惯,宋应星《天工开物》“稻工”、“稻宜”、“稻灾”、“水利”篇中,也详细记录了以奉新为主的南方水稻种植技艺,同时奉新农人更重视水稻种植后期的收割、晾晒、储存,加上奉新的土壤、气候、水源的优势。使奉新大米历史上就成为江南特别优秀的稻米,从宋朝华林胡氏先祖国子监主簿胡仲尧进贡奉新大米开始,奉新大米就成为供皇帝食用的御用贡品,此后,奉新大米就一直因其特殊的种植技艺而成为历代皇朝的贡品。奉新虽然作为半山半平原地区,地域面积也不算大,但因广泛种植奉新大米,而成为农业大县,自宋以后就列为江南西道“望县”之一,近代,省城南昌更是以奉新大米为优选的第一食用米品种。
奉新大米不但种植技艺传承久远,而且也因为奉新大米而滋生出许多美好传说,在这种农耕文化种植技艺上,凝聚了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丰厚底蕴。奉新籍人宋应星《天工开物》第一卷记是记录了水稻种植技艺,这更充分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中“贵五谷而贱珠玉”的耕读一体传统文化底蕴。
虽然这些传统农耕技艺流传很广,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基本上都濒临灭亡。奉新县为保护奉新大米种植技艺等传统技艺,专门建设了宋应星科技文化园,集中的把中国古代的传统技艺进行了有效的保护、保存、展览、展示。同时,奉新为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技艺,大力保护原生态农业耕作区,大面积种植绿色无污染的奉新大米,使传统农耕文化保护和科学现代农业耕作和谐结合,有效的进行了产业发展。
地域范围
奉新大米种植区域具体地理位置东与安义交界,南与高安接壤,西与宜丰、修水毗邻,北与靖安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5′~115°33′,北纬28°34′~28°52′,南北宽约32.3公里,东西长约78.3公里。总面积为1644.87平方公里,所辖范围为赤岸镇、赤田镇、宋埠镇、干洲镇、澡下镇、会埠镇、罗市镇、上富镇、冯川镇、澡溪乡、仰山乡、甘坊镇、柳溪乡、石溪办事处、百丈山风景名胜区、干垦场、东垦场、农牧场,共18个乡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