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山东 > 莱芜 > 地名

北连河村

地名:北连河村隶属:鹏泉街道
行政代码:371202004代码前6位:371202
长途区号:0634 邮政编码:271100
车牌号码:鲁S行政级别:村
  北连河村隶属莱芜经济开发区鹏泉街道办事处,位于莱城东北6公里,新泰铁路东侧,地处丘陵。西面与张家洼街道办事处三官庙村接壤;南、东、北分别与南连河、毕家庄和风城街道办事处的杨家庄村为邻。耕地面积507 .96亩,150户,406口人。  据《王氏谱》记载,明万历年间王姓由苗山村迁此定居,因住沙河北岸,曾名连河,后因三村重名,该村居北,改称北连河、该村之初有孙、王、任、田四家,后来毕、郭、狄、吕等陆续迁入,其中孙姓占55%,各族之间团结友善。互帮互助,全村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东厢保-北连河”。1958年10月,北连河村属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属北孝义乡;2001年归风城街道办事处;2002年10月22日属鹏泉街道办事处至今。  北连河村民在旧社会历尽沧桑,受尽封建压迫,70%的村民在外给地主富农扛活。许多村民流落东北及东南各省谋生,有些人家卖儿卖女以求活命。但他们却磨炼出坚强勇敢、小屈不挠的革命意志。早在抗日战争前,就有孙耀、李德来、王山宁加入巾围0,并积极投身革命,领导北连河建立农救会,孙迎祥为会长,刘玉美为副会长。其中孙耀参加革命后做党的地下工作,解放后担任0莱芜县委秘书长,农村工作部长。李德来解放后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山宁任济南铁路局总后勤处处长。从1939年至1946年北连河人参加革命的先后有孙升斋、孙迎清、任际昌、孙计高、孙迎山、田守成、孙为学、任既生、孙为泉、孙为资、孙向亭、王子泽、任际仉、任艾先、王子洛、孙为义、于孝水。后来又有田守路、孙鹤亭、孙维烈、任承喜、孙迎胜、孙迎孝等参加革命,其中孙迎胜、孙迎孝在抗日战争中光荣牺牲。革命前辈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成为北连河村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来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连河村民才真正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1952年在孙迎学带领下,北连河办起第一个互助组,组长孙即忠;1954年进入初级社;1955年进入高级农业合作社。高级社由北连河、南连河、毕家庄、杨家庄、朴务头五个村组成,称为“连崮社”。当时社长是吕仕昌、王子汶,会计股长孙迎学,1960年至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北连河村民在村干部带领下,发扬不怕困难、战天斗地的精神,以顽强的意志,战胜自然灾害,使群众渡过了难关。  1970年,为了改变北连河贫困落后的面貌,在党支部书记孙迎学带领下,北连河村率先架设了高压线,结束了点灯用油,抽水用柴油机的历史.下半年村里又先后购买了四部拖拉机,基本实现了耕地、运输的机械化。1972年,农业学大寨,改土造田,修建塘坝。支部书记孙迎学,大队长孙迎吉与群众同片共苦,一起劳动,在短时间内就建成蓄水6000立方的方塘一座,并安装二级提水设备,使村西丘陵和村南200多亩旱田得到灌溉。  1975年在北连河村仍不富裕的情况下,党支部本着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发挥群众的智慧,利用出土的坟砖,坟石建起一座二层楼这座楼集大队办公室、会议室、卫生室、门市部于一体,成为当时北连河村政治与经济的中心,为村庄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为了继承这种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至今北连河支部和村委仍在这里办公。  村中瞭望台一带属高低不平的荒坡野岭。1976年在当时矿山人民公社党委领导李淑茂、雷茂禹的指挥下,全村群众大会战,深翻整平,将零星散乱的土地整成能排能灌成方成片的水浇田,共300多亩。此后粮食产量年年提高。在瞭握台顶上,修建一座长80米、宽60米的方塘,通过二级提水,浇灌一方土地,现仍正常使用。  北连河村在“文革”前就活跃着一支文艺宣传队,他们自编自演了大量文艺节目,对繁荣乡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化素质起了重要作用。他们上演的京剧《红灯记》、《沙家浜》受到广泛好评,并参加县级汇演获奖。  改革开放以来,北连河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1982年又与杨家庄合作投资3万元在村北打深井一眼,修建水渠500米,村北200多亩旱田得到灌溉,1995年全村安装自来水设备,村民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1998年开始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如今北连河村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村民们正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用饱满的热情,勤劳的双手,描绘着一幅美好蓝图,北连河村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你可能对下列地名会感兴趣
莱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