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山东 > 莱芜 > 地名

蔴湾崖村

地名:蔴湾崖村隶属:高庄街道
行政代码:371202003代码前6位:371202
长途区号:0634 邮政编码:271100
车牌号码:鲁S行政级别:村
  蔴湾崖村位于莱城2公里,距办事处政府驻地1公里。东邻南坦村,北临汶河,西邻任家庄,南邻曹家庄,人口764人,耕地面积229亩。  明朝初年,李姓从冀州枣强迁来建村,后曹、何、杨、亓、孟、吴、于等姓迁聚。现在只有李、曹、何、亓、杨等姓氏。李、曹两姓人口众多,占80%以上。  据史料记载:蔴湾崖原名“蔴埠”,因早年村民习惯种植大蔗,村中有淹蔴大湾,村民多居蔴湾之旁,故称蔴湾崖。20世纪60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多次播过,我国大蔗发源地即莱芜市高庄街道办事处蔗湾崖村。  《0高庄党史大事记》载:1950年建立蔴湾乡;1951年由六区管辖;1953年至1956年由汶南区管辖;1956年10月由高庄乡管辖;1960年划归矿山人民公社;1964年5月复为高庄人民公社管辖;现今归高庄街道办事处管辖。  抗日战争时期,村民即自发捐资建起了最初的蔴湾高小。1947年-败退,由乡长曹运虎、窦光华主持在原址重建蔴湾完小,房为二层小楼,共12间。(其中有一三层楼),桌凳配套齐全,其规模在当时莱芜,首屈一指。所用木料均为村西“胫寺”中一银杏树所出。早期文化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如莱芜市原人大副主任何心振等县团级以上干部不下200人。  解放战争时期,伪县长刘伯戈疯狂对0人及进步人士惨害杀戮,农救会长李兆爽、妇救会长张洪英惨遭杀害。  为--统治,村民自觉不为他们做事,-统治时期该村村长几年空缺,无人愿做,村民曾用子虚乌有的“何书岭”,充其职位。  解放战争中,革命烈士李春源在解放大王庄的战斗中为国捐躯;曹明伦烈士在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场光荣牺牲。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众多村民积极支前,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暑去寒来,蔴湾崖村历经沧桑。至解放后,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1949年在汶南区委带领下,发展生产,1950年结束土改。1955年在初级社基础上于1956年转为高级社;1957年在乡-李秋盈带领下实施“人七劳三”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蔴湾村人始终走在前列,1960年在周围村中先架起了照明线路,家家户户安上了电灯。1964年又安上了磨面机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1961年至1980年在曹运虎、李芬笃带领下打机井10眼,土地灌溉达到饱和,大大提高了土地亩产量。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1969年全村地排车发展到45辆,人们从经济上相继有了较大改善。1970年村中建立了烘炉队、木工队,两队副业收入撑起村的腰杆。1971年购进了24马力拖拉机1台,由此改善了运输、耕耙能力,提高了生产效率。过去邻村有句民谣“进去蔴湾崖,脱了袜子鞋,到了南坦庄,脱了光腚光”。这是当时每年夏季汶河水时常泛滥殃及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村委加强了道路建设,投资5万元修建4条道路,并安装了路灯,改变了旧面貌。  活跃的文化生活一直是蔴湾人的传统,20世纪60年代与南坦村会演的地方戏《三世仇》在周围村中先后演出,受到群众的好评。村里的篮球场,乒乓球室,康乐球台前经常活动着一部分人群。文体活动的开展,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激发了人们的情趣,人们有劳有逸,促进了身心健康。  蔴湾人经济意识强,三中全会后有一部分人率先从事个体运输。曹明顺、李兆存每家购进运输车3辆,收入非常可观。在他们带动下,全村先后购进运输车15辆,现均成了村里的经营强户。许多村民各显神通。李军实的百货批发,李义实的酒店,李传军的农产品再加工,以及村民蔬菜种植、销售,门店经营、小摊铺面等行业繁荣了村民生活,人人过上了平静、幸福、殷实的生活。  蔗湾崖村有特殊的历史积淀。该村的学校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清朝末年官拜常州右堂的李效园,爱民如子,治理有方,人民称颂。李福光曾任江苏省某农场-。杨福昆曾任上海市外贸局办公室主任。何延山曾任高庄人民公社副社长。曹运喜曾任莱芜市民政局局长。曹明秀曾任郯城党校校长。曹洪瑞曾任广州军区某团团长。李春言曾任某军团团长;李存笃曾任铁道兵某团营长,后转业于沈阳皇姑区任工商所长。  当今的蔴湾崖村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勤劳的人民正用聪明才智描绘着锦绣蓝图,蔴湾崖村明天会更美好。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你可能对下列地名会感兴趣
莱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