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
1937年,刘汉回到文登,在县立第一小学教学。刘纪胜告诉记者,卢沟桥事变以后,全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他父亲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也毅然投笔从戎,加入到党领导的胶东人民抗日队伍中。
1938年,刘汉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担任宣传科干事、科长。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校长,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胶东支校副校长。
1940年,刘汉任胶东支校校长。当时正值日军大扫荡,支校700名学员,武器装备极差,处境十分危险。他与校政委廖海光、副校长贾若瑜指挥学员依靠山区与日军周旋,终得脱险。刘汉与高锐为胶东部队和地方培养了大批干部。
刘汉后任山东纵队5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胶东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山东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1941年6月,刘汉任129师暨八路军第2纵队教导3旅9团政委。
1941年7月,刘汉兼任129师暨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兼,后划归115师建制)第3军分区司令员。
1942年6月部队缩编,刘汉任129师暨八路军第2纵队兼冀鲁豫军区教导3旅9团政委。
抗战胜利后,刘汉任辽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政治部秘书长、东北军区政治部秘书处处长、野战军政治部处长。
1948年11月,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第5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兵团第42军,刘汉任第42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1949年3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兵团第42军改称第四野战军第14兵团第42军,刘汉仍任第42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刘汉一直从事宣传工作,他编写教材、出版报刊、创办剧团、组织战士诉说苦难史,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对提高部队士气,保证战斗任务的完成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他转战南北、历经艰险,从胶东到鲁中、从山东到东北、从北平到豫西、从四川到黑龙江,多次参加反“扫荡”战斗,先后参加鲁中大-、围困长春、锦州战役、辽西会战、河南剿匪等,在战火硝烟和艰难困苦的洗礼中,坚定跟党走、矢志为人民,成为忠贞不渝的坚强的军队宣传文化战士。
1950年,刘汉被调到解放军总政治部,主要分管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他始终强调“党指挥枪”的原则时刻不能丢。为发挥革命传统的教育作用,这期间他还参与组织编写了山东军区抗日史。
1955年,刘汉任总政治部宣传部学校教育处处长。
1956年,刘汉任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文革”期间,刘汉遭到诬陷,受到长期关押和专案审查。
1975年,刘汉任军事博物馆馆长。他对博物馆进行了大胆整顿,逐步开放关闭多年的展厅,恢复了博物馆正常的工作秩序,使博物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国防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坚决执行党中央、-和总政指示,充分发动群众,在短期内为恢复历史综合馆和土地革命战争馆、抗日战争馆、解放战争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馆、兵器馆等正常展览做了大量艰苦而有成效的工作,还根据形势需要筹备举办了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展览。在解决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中,刘汉决心大、有魄力,很快在军博党委内部形成坚强核心,在群众中赢得很高威信。
1980年2月,总政治部为刘汉彻底平反。后任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退居二线后,刘汉任总政治部宣传部顾问,享受正兵团职待遇。他心系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积极支持和配合新的领导班子开展工作,当好顾问,发挥余热,贡献力量。
刘汉在担任《罗荣桓传》编写组组长期间,指导写作并亲自审阅修改书稿,0完成传记编写工作。
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刘汉仍勤学不已,笔耕不辍,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创作上百首诗歌,热情讴歌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和军队建设的巨大成就。生病期间,他以积极乐观、从容坚毅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同疾病进行了顽强斗争,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革命精神。1999年,他的诗作及书法作品汇编成《刘汉诗词选》,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刘汉还主编了《罗荣桓传》,带病审阅了《文登市志》初稿和送审稿,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刘汉为人憨厚、正直,秉公办事。军事博物馆的同志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十分尊敬。1990年,在纪念军事博物馆建立30周年之际,他又谦虚地赋诗留念:军徽金塔耸云端,惨淡经营三十年。星火燎原成大业,哀兵苦战换新天。愿将战士英雄血,谱写人民教育篇。全馆诸君多奉献,滥竽八载愧诸贤。
刘汉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8年8月12日10时,刘汉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下一名人:张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