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山东 > 青岛 > 地名

磨市村

地名:磨市村隶属:环秀街道
行政代码:370282001代码前6位:370282
长途区号:0532 邮政编码:266000
车牌号码:鲁B行政级别:村
  磨市村   村名由来 由于周边的石坑村、大庙山、东城山、马山等村庄出产石磨到本村来卖,逐步将村中庙后至庙西的街道发展成买卖石磨等石器的市场,即现在的磨市街,磨市村的村名由此而来。   政区人口    磨市村位于共济桥以东,墨水河南岸,东南方与付浆庄村一街之隔,南与花园村,西与河南村、郭家巷村相交合。1983年起,又在即墨一中东侧建立了磨市新村,往东延伸至青年路,与塔元村一路之隔。磨市新村北侧自即墨一中至南关桥段两侧除墨河印染厂外全是磨市村工厂企业,村两委办公室设在文化路中部路南村企业大院内,距环秀街道办事处办公大楼约二公里。  全村共有306户,男性493人,女性597人,均为汉族,初、王、李三性居多。   全村共有土地22公顷,居民用地10.7公顷,企业用地8公顷。民宅区道路3.3公顷。   经济发展 1949年建国前的磨市村紧贴墨水河沙滩大集,大部分村民以农保粮,以商保证日常开销,少数村民靠小本经营为生。1953年国家实行统购统销后,大集市场逐步萎缩。在此情况下,1968年大队在原有的四个生产小队的副业基础上,统一组织成立起五金加工厂、花边加工组、建筑施工队、窑厂等集体副业。以钣金加工厂为主,发展到即墨船舶配件厂、环保设备厂、塑料厂、塑料机械厂、电热设备厂、德林电器厂,1999年又建立农贸市场。原有花边组、窑厂的人员大部分都转到了这些工厂加工,建筑施工队转成了为村建厂房和为村民建房的建筑队。经济实力日渐增强,公共积累不断壮大。1970年后,由于工业的发展迅速,原有厂房已承受不下这些厂的应用。工业曾二次迁移,第一次是1971年由现在的王志坤房迁至现在村民自建的老村副业大院;第二次是1986年1月由副业大院(除塑料五厂外)都迁到了现在的文化路工业大院, 山东省即墨县磨市工业公司。1998年,该公司转形为东豪集团。2002年该集团由于种种原因实行了改制,将动产通过评估卖给私人经营,不动产(厂房)由村管理,村两委也由老村委迁至企业大院办公楼。   水利建设,从1971年7月1日命名“七一”平塘开始(现孙家官庄屋后,湘江二路处)至1979年,共建造的水利设施:共济桥东墨水河沙滩南北向截水沟一道,沟深约4米、宽4米,全部由村民自打石料砌好,再用自制水泥板封好,截水沟南留有井口一处备抽水用,河水上涨时将井口封好。再由由郭集崖下的河道开始向东挖至大坝处的截水沟一条,砌好全封闭,紧靠此沟的南侧打大机井一口,深约10米,用水泥板封存留一井口以备抽水。寺后大机井一口,机井向北挖至张家湾处的截水沟一条。同时在花园湾挖大机井一口,其结构与共济桥东河底截水沟一样建造,所用材料都是村民从庄头村、河南村的两岭等打石头堆砌的。大机井是自制的大水泥板砌的,一中门前东侧建扬水站母井一口,并建机房一处(现文化路与磨市街十字路口处)。再由母井至东岭下直径40厘米的自制水泥管,母井南至孙家官庄、王家官庄屋后以北,寺后片至现在的新村区等全部上下水管,管道总厂约12000余米,灌溉土地463亩,其中一队113亩、二队100亩、三队138亩、四队112亩,全大队实现水利化,直至1998年农业生产队停止。   社会事业 文化教育,1950年成立磨市小学,人学率只有20%,同时成立民校,办起了速成识字班,开展扫除文盲运动。1969年普及七年制教育制,小学入学率100%,2002年在校学生,其中小学生78名,初中生56名,高中及中专生15名,大专生10名。至新中国成立累计有大专生36名。1978名设幼儿园一所,教师四间,教师两名,入园儿童50余名,入园率100%。  文体,有老年活动室两处,台球一套,麻将桌3张,各种图书2000余册,还有跑步机等健身器材以及象棋、扑克、报纸等。   卫生,1984年开始,家家吃上自来水,新老村的大街小巷全部硬化、绿化、美化,有专职保洁员每天清扫街道、生活垃圾,粪便日产日清,此良好习惯延续至今。   计划生育,组织完善,措施完善,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成为该村的新风尚。   村庄建设,建国初期的磨市村村名,多为土墙草批结构房屋。1972年后,该村经济实力日渐增强,村民的经济收入逐步好了起来,房屋多以砖、土、石料加水泥建设成的玻璃门窗房。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1983年开始在即墨一中东侧建立了磨市新村,1994年发展到现在的二层居民楼,楼的结构全由钢筋、水泥、砖、塑钢铝合金门窗建成。污水管道、自来水、照明设施配套齐全,达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康水平的要求。2007年又建成五层较高档的居民楼四个楼座,居住面积12000平方米,出库、储藏室、0计1300余平方米。现已于8月28日交于村民居住使用。
你可能对下列地名会感兴趣
青岛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