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院后社区 | 隶属:惜福镇街道 |
行政代码:370214008 | 代码前6位:370214 |
长途区号:0532 | 邮政编码:266000 |
车牌号码:鲁B | 行政级别:社区 |
院后社区居委会 村名由来 据《娄氏族谱》记载,明初,娄氏先人从云南迁来定居,选址于荆沟院(史称崇佛寺,已毁)之后,故名院后。
政区人口 位于铁骑山脚下,距街道驻地3.2公里。东越空港路即可登铁骑山,西毗河湾村,北隔王沙公路与演礼村相邻。交通便利,环境秀丽,气候宜人。村域面积3000亩,其中耕地850亩,山地1000亩。2004年9月,院后村委会改为院后社区居委会,全村现共有607户,2007人。 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引进青岛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中心和美加工艺有限公司等4个大、中型项目。尤其是2003年,青岛中联盈地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百福山庄已破土动工,旅游景点百福庵修复工程也并肩上马。村民已办起饮食服务业16家。200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970万元,村级可支配财力117万元,人均收入5764元。 社区商业街 社会事业 1999年,该村投资60多万元与周边邻村共同建起全新的院后小学教学楼。投资5万多元,修建了村幼儿园。村设立了先进教师奖和优秀学生奖,对考上大学的学生奖励1000元。为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步伐,近年来花大力气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已整改、疏通、硬化路面,街道两侧绿化、美化、亮化,成立了保洁队伍,垃圾定点收集,日产日清。目前,村庄已改写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晚上一抹黑”的历史。村民们的福利待遇也在日益提高,如自来水费由集体负担;每人每年发占地补助费150元。对军属除兑现街道的优抚金外,村每年再补助2000元。自1992年村民就开始办理养老保险,2003年,根据城阳区政府和惜福镇街道关于社会养老保险实行统筹的文件精神,全村已有1158人办理了投保手续,参保率为81.6%,共投入保险金额2150495元。2004年,有778人办理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61%;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1949人,参保率100%。 特色栏目 院后村东1公里处有著名庙宇百福庵,建于宋宣和二年(1120年),依山面涧,松竹环绕,环境清幽,景物宜人,是崂山“九宫八观七十二庵”胜迹之一。因内祀菩萨、罗汉,信奉佛教,古称百佛庵,后改名百福庵。其山门面东建于东南角。内分两院、三殿,地势北高南低。娘娘殿、三官殿、玉皇殿南北依次排列。建筑宏伟壮观。三官殿西山处有萃元、草芳斋二石洞,两洞均以巨大卵形石中心凿空而成。“萃元洞”门略偏东南,内成长方形,底面积十平方米左右,顶开圆形石孔为天窗。洞顶原有石塔一座,高约2米,用方形石垒成,尽管结构简单,却别具匠心。旁边的“草芳斋”洞,内呈不规则长方形,底面亦十多平方米,不同的是北壁留有条形石台。庵南百米处山坡上有一“水母娘娘洞”,开凿形式同院内二洞。石洞顶部留有二层石台,可能过去上有塔,该为基座,据传明末崇祯皇帝的两名妃子——养艳姬、蔺婉玉曾潜身于院内石洞修道。在此,二妃以宫廷乐丰富了崂山道教乐。闻崇祯帝吊死煤山,两人殉节而死,葬于庵南之空地,1966年坟墓被毁。清初,道士蒋清山任道长,曾扩建此庵,庙宇初具规模,改奉道教,系马山龙门派支。当时此庵收藏过大量经典书籍,是崂山十一大藏书院之一。历史上百福庵正月十六为庙会,鼎盛时期,人山人海,庵域香烟缭绕,笙钹齐鸣,热闹非凡,一直延续到1949年。百福庵于1933年重修。1938年曾遭日寇飞机轰炸,据即墨籍台胞隋永胥先生回忆录记载:民国廿七年,他带领抗日游击二支队进驻百福庵,七月十日七时许,日机两架盘旋于驻地上空,不到数分钟,投下了两枚炸弹,炸死四、五人,伤三十余人……。炸毁房舍9间,后修复。百福庵盛时有房屋48间,建筑面积593平方米,占地面积3390平方米,土地300多亩,1949年仍有道士6人,1966年遭破坏。1982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百福庵后为铁骑山(古不其山),山上绿树成荫,山顶上巨石连骈,史称石城山。登山顶,东眺大海,西望平原千里,心旷神怡。清乾隆甲申本《即墨县志》载:“不其县东二十里,一名铁旗山,俗传鲁肃建旗于此”,后演化为铁骑山。 该村民间文化十分活跃。建国初期成立过京剧团,曾排演传统剧目,1963年,改演现代京剧。如今,村建起了文化教育中心,存书1500多册。劳动之余,人们来此获取科学知识,开展娱乐活动。
联系电话 0086-532-8788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