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河遗址
遗址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60年代初,山东大学历史系刘敦愿从一件题有高风翰诗序,画有插莲花三足陶器的绘画条幅中发现线索,按图索骥,找到这处古遗址。1974年秋和1975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对遗址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2000余件。遗址的地层堆集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属龙山文化层,下层为大汶口文化层,经两次发掘,出土文物达2000余件,是一处内涵极为丰富的古遗址。
出土文物中最珍贵的是蛋壳黑陶,经修复完整的有25件,其中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黑陶高柄杯,高20厘米,重量只有39克,口沿部分厚度仅有0.3毫米,在制陶史上,堪称绝代佳作。另有3件兽形陶,一为猪形,一为狗形,另一件形状奇特,莫可名状。同时,还发现两件锥形器,经鉴定,含铜80%,含铅、锌20%,证明龙山文化时期确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大汶口文化层还发现房址4座,其中完整的1座,面积近8平方米。土墙以浅槽为基,采用多层结构的柱洞,房内挖有1.4米深的大窖穴,内贮粟1立方米余。发现20多个贮藏物品的窖穴,多为平底,呈圆形或椭圆形。在龙山文化层中只发现有零星柱洞与贮藏物品的窖穴30多个,也是平底、圆形或椭圆形。氏族墓地发现两处。属于大汶口文化的墓葬60余座,墓穴排列比较整齐,长宽各约2米,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少数为仰身屈肢葬。头向多西偏北,均头部变形,有拔除侧门齿习俗。尸体有的口含玉,有的骨架附近放置海螺和蛤蜊壳,也有的手握獐牙或长条形的蚌器。随葬器物主要置于脚下,而在手臂旁放置黑陶高柄杯、石钺、蚌匙等物。随葬陶器有规鬲、鼎、钵、罐、豆、尊、杯等。男性多随葬少量生产工具,为石斧、锛、铲、钺等;妇女多随葬骨针、锥、石纺轮或陶纺轮等,显示了男女在生产活动上的分工。有的墓葬中,随葬器物多达数十件,殉葬猪下颌骨达37块,说明墓主可能是氏族社会中有特殊地位的人物。属于龙山文化的墓葬约有百座,多为单人仰身直肢葬,个别为屈肢葬或俯身葬,亦头西脚东。随葬器物与大汶口类型墓葬相似,随葬蛋壳陶的墓主可能是酋长或富有者,个别随葬器物上发现涂有朱红,可能具有某种宗教意义。
2006年三里河遗址作为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