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耶“唐福记”
里耶曾经作为重要的商埠码头而繁荣兴盛、名重一时,鳞次栉比的商铺建筑便是其最为显著的标志,如今保存下来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一座,是清朝末年里耶唐氏家族的商号“唐福记”。唐氏号称“酉水船王”,是当时酉水、沅水流域最大的造船主,往返于这黄金水道之上。以造船业为依托,还兼营着桐油、五倍子、棉布纱等各项生意,可谓富甲一方。因而即便到现在,尽管当时的繁华早已是烟消云散,但从其现存的建筑遗留中,我们依然可以想见它当年那卓尔不群的华丽与显赫。
整座建筑位于四方院墙之内,当地人称之为“印子屋”,也作“窨子屋”。从布局到施工,唐氏大宅比本地的其他建筑都显得更加讲究而精致。原建筑主轴线上有三进厅堂,分别供交易和起居之用,另有一个侧厅用作厨房和存放杂物等,主次分明。在建筑的细部上,不仅做工精雕细琢,选材更是不惜重金,仅从大门上方一根横贯三间的过梁便可见一斑,那是一根长达9.2米、重逾190公斤的整棵椿木,为全里耶乃至湘西所罕见。
唐福记现存仅有前两进厅堂和部分侧厅,但从中依然可以看出其作为商住合一建筑所独具的特色。在中国古代,商业建筑大都是与住宅合一的,为保证店铺的便利醒目和住宅的安静私密,通常采用前店后宅或下店上宅的布局形式,而“唐福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精致巧妙的设计。大宅平面属于前店后宅的格局,第一进作为商用,后面为家用起居。不同于一般建筑的简单分隔,唐福记对这两大功能区在平面和空间上都进行了分隔。平面上,在两进之间设置了一条过道,既使得后一进院的住宅远离嘈杂,又在功能上兼作了楼梯间和去往侧厅的通道;空间上,在两进间设置了一米的高差,主人当年通过七级台阶拾级而上,不仅进入了清幽的内宅,更实现了“步步高”的美好寓意。
唐氏大宅在空间上的独特处理,是对下店上宅传统模式的一种改良。船王的生意自然繁荣热闹,因此需要交易场所随之扩展,于是第一进的二楼也成为商用,较之一层的方正规整,二层则是三面圆光罩的装修隔断,其通透不仅便于商户们洽谈交流,更是提供了一个极为雅致的环境。二层的商住之间用一道内回廊相连,这样的方式在传统建筑中甚为少见。总之,如此的种种匠心,都令人暗生赞叹。站在唐氏大宅的庭院中,当年那号称“小南京”的里耶所呈现出的一幅繁荣图景,也就依稀浮现在我们眼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景区:天桥村刘家大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