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广东 > 珠海市 > 名人

鲍俊

  鲍俊(1797—1851)
  字宗垣,号逸卿,别号石溪生,香山县下恭都(今珠海市香洲区)山场乡人。出身书香世家。清道光二年(1822)中举人,次年中进士二甲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后调任刑部山西司主事,候选员外郎,即用郎中。道光十一年(1831)辞官返粤,居广州芳草街,与张维屏、招子庸等人交游,以诗酒书画自娱。
  多才艺,同代岭南著名学者张维屏说其“非徒书法之工也,君为诗诗工,为词词工,为画画工,为制艺(八股文),制艺尤工”。其诗词多以山水花木为题材,清雅脱俗,颇具风韵。有“松号万年才二寸,我来半日恍三生”,“呼童莫扫高人榻,我向松阴伴鹤眠”等句,其《减字木兰花•画菊》词云:“西风才到,遮莫寒香吹落帽,却羡陶仙,一笑黄金又一年。南山面面,日对南窗朝暮见,将画消愁,点缀东篱一角秋。”于写景之中,流露出官场失意、消极遁世的心情。水墨画造诣很深,尤长于画松、梅、兰、菊、竹,用笔清爽,气韵疏秀。晚年所作《倒吊松》、《春天竹》、《落雨竹》等水墨画,均是在家乡写生之作,匠心独运,巧夺天工。《倒吊松》长4米,宽18米,写生于石溪吕祖庙旁的一株参天老松。其朝暮在树旁细心观摩、沉思。画中一条赤花藤缠绕古松,一直蔓及秃断的树顶,再向横斜的松枝倒吊下来。以积极墨法渲染皴擦,着色浓重、苍润,色彩层次分明。作为主体的松树,画得粗壮坚挺,气势开张,陪衬的赤花藤,曦光红染,繁花竞放,春意盎然,使老松给人以刚中有柔、龙鳞未老的新鲜感觉。《落雨竹》长4米,宽12米,画面上是七八枝交叉横斜的竹竿。雨染烟烘,秀润疏致,竹叶两面都似乎可以透见,故有“阴阳竹”之称。从小酷爱书法,擅小楷、大小行草和擘窠大字。自用沙藤、芦蔸、青竹等制作毛笔,每日-书房临池学书。其擘窠大字宗李邕和王羲之碑帖,在家乡石溪摩崖镌刻的“莲岛”、“石溪”、“鹅”等大字,均为其中佳作。尤其是一笔而成的“鹅”字,飞舞劲挺,丰美流畅。
  道光二十六年(1846),出任澳门第79任总督,狂热的殖民主义者阿玛喇非法侵夺中国主权,对澳门的中国商店、中国工人、中国民船强征税款,并武装镇压中国船民的抗争,驱逐中国官员,拆除中国海关。鲍俊将阿玛喇的种种暴行向两广总督徐广缙陈述,徐示意其处置。其遂返乡,策动龙田农民沈亚米、郭金堂、李保、张新、郭洪、周一玉、陈发等七人,于道光二十九年七月初五日(1849年8月22日)在关闸刺杀了阿玛喇。事后,澳门葡人出兵占据关闸,扣押清吏三名,并进攻北岭的拉塔石炮台。英、美、法三国也向两广总督提出抗议。徐广缙害怕,饬令捕杀沈亚米等人。沈亚米与郭金堂潜到顺德,七月二十六日(9月12日)被捕。七月二十九日(9月15日),沈亚米被处死于前山。
  鲍俊晚年归香山故里隐居,其间,曾讲学于凤山书院和丰湖书院。咸丰元年(1851),鲍俊奉诏入京授官,途中突患痛症,折返乡里,不久病逝。遗著有《榕塘吟馆诗钞》、《倚霞阁词钞》、《罗浮游草》、《鲍逸卿草法》等。(赵立人)咸丰元年(1851),奉诏入京授官,途中突患痈疾,折返乡里,不久病逝于广州。后与妻骸骨同迁葬于家乡山场蛇地坟场。遗著有《榕塘吟馆诗钞》、《倚霞阁词钞》、《罗浮游草》、《鲍逸卿草法》等。原作多流佚港、澳、穗、沪,在乡间尚存有山石、祠庙的题墨。
你可能对下列名人会感兴趣
珠海市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