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应坤
梁应坤(1894年~1942年),乳名邓家,别名奕生,西南上横冲村人,父亲以商贩为业,母亲在家务农。应坤幼年在家乡读小学,毕业后到佛山一家牛角梳厂当学徒。3年满师后回乡务农。由于家乡地处低洼的大塱涡,常受水患,终年劳碌不得温饱。因此,应坤离开家乡往香港谋生,在一家机器厂当工人。1925年爆发省港大-,梁应坤积极投身-斗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受中共广东区委的派遣回三水开展工农运动。他回到上横冲村开展工作,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深入农户谈心,或召集农民在本村祖祠开会,宣传建立农会的好处以及如何组织农会,讲述农民翻身作主的道理,物色积极分子,培养农运骨干。同年五六月间,中共三水县支部成立,梁应坤担任支部书记。他领导党员全力投入到工人、农民中做工作。6月,由梁应坤组织的三水县第一个农民协会在上横冲成立,梁应坤任会长,会址在村头的榕荫厅。农会成立那天,榕荫厅正厅墙上挂着犁头旗,大门旁边竖起“三水县上横冲乡农民协会”牌匾,村里到处张贴着“组织起来成立农会”、“一切权力归农会”等标语。全村男女老幼隆重地庆祝,邻近四乡都派人前来祝贺。农会成立后,成为村内的权力机构,接收公尝庙产、枪枝弹药,组织农军,开展减租减息,厉行禁烟禁赌,使乡村面目为之一新。在组织上横冲农会期间,梁应坤还时常到邻近的鲁村、村头、塱西、上九等村乡发动农民,为这些村乡后来建立农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农-动的兴起,尤其是上横冲农会的建立,引起国民党三水县党部的右派和县民团的恐惧和仇视,千方百计加以破坏。1926年8月10日,在三水县当局的支持下,县民团游击大队长陆伯泉带领民团几十人闯入上横冲,包围农会,以捉拿“坏人”为幌子,将何挽中(农会副会长)等8名农会骨干拘捕,并掳掠群众的耕牛、财物。梁应坤从外地回来知道情况后,领导该乡农民并得到附近农民的支持,与反动民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向广东省农会控告民团非法拘捕农会会员。省农会即通过自己的刊物《犁头周报》(第15期)发表短评,揭露和抨击三水县民团摧残农会的罪行。省农会又在《中国农民》(第10期)关于半年来的重要工作中,揭露三水县等地的国民党反动派“利用民团到处摧残农会,焚烧农村”,指出“这是-派整个阴谋的一部分”。要求政府责令民团停止镇压农民,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三水民团不得不释放了何挽中等8人。同年9月,国民党广东省执行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决议,将三水县长杨宗炯和游击(民团)队长陆伯泉撤职查办案,送省政府及政治委员会严办。这是梁应坤等共产党员领导农民起来斗争取得的一次胜利。1926年11月,三水县农民协会成立,梁应坤担任会长。这时,全县40多个乡村建立了农会组织,会员3480人。农-动达到0。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同月19日,国民党三水县当局开始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三水处于-之中。7月,梁应坤接到中共广东省委委员罗登贤转达省委有关指示的信后,迅速组织党员和工会、农会骨干疏散隐蔽,转入地下斗争。同年秋,中共三水县委员会成立,梁应坤任书记。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县委把工作重点转向农村。11月,梁应坤在上横冲组织武装力量,以策应广州起义。后因三水当局进行清乡,队伍-分散转移。广州起义失败后,-再次笼罩三水,县委受到严重破坏。三水当局出500元悬赏缉拿梁应坤,应坤-隐蔽活动。1928年4月,成立中共三水县临时委员会,8月,恢复中共三水县委,梁应坤先后继续任县临委、县委书记。他带领全县党员执行省委关于恢复党组织和领导农民斗争的指示,恢复西南油业工人支部和上横冲、阁尾等农村支部,并发展了5名工农分子入党。同时,进行发展赤色工会会员的工作。1929年春,国民党广州公安特别侦缉队与三水县民团多次在三水进行大搜捕,一些党员被捕被杀。在严重的-下,梁应坤离开三水,转移香港活动。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9年秋,梁应坤秘密回到三水,在杨梅、上九一带组织抗日武装。经过努力,筹集了一批枪枝,但缺乏子弹和给养,事未成就。后来,应坤多次到三水南边和驻六和的国民党第七战区长官司令部挺进第四纵队做地方和军队实力派人物的-工作,鼓动他们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42年夏,应坤受党组织派遣,从香港赴海南执行任务。途中,被叛徒出卖,为了保护党的-,应坤与叛徒殊死搏斗,同归于尽,时年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