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广东 > 广州市 > 地名

小谷围街道

地名:小谷围街道隶属:番禺区
行政代码:440113011代码前6位:440113
长途区号:020 邮政编码:510000
车牌号码:粤A行政级别:街道
人口数量:约25万人人口密度:12407人/km2
辖区面积:20.15平方公里
简介
贝岗村  小谷围街贝岗村距离番禺市区22公里,离小谷围街道办事处2公里,与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相邻。广州大学城兴建前,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大学城……[详细]
穗石村  小谷围街穗石村距离番禺市区23公里,离小谷围街道办事处2公里,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药学院院相邻。广州大学城兴建前,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大学城建设后,部……[详细]
北亭村  小谷围街北亭村距离番禺市区20公里,离小谷围街道办事处3公里,与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相邻。广州大学城兴建前,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大学城建设……[详细]
南亭村  小谷围街南亭村距离番禺市区21公里,离小谷围街道办事处2公里,与广州大学城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美术学院相邻。广州大学城兴建前,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大学城……[详细]
  小谷围岛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北部,面积20.15平方公里,风光秀丽,四面环水,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接长洲岛,与琶洲岛、瀛洲生态公园隔江相望,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规划中的广州新城约17公里。位于广州南拓轴上和都会区中,附近既有以黄埔军校为代表的近代史迹文化,又有以余荫山房和宝墨园为代表的传统与现代岭南园林文化,还有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广州生物岛为标志的现代都市文化。小谷围街道办事处于2004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辖整个小谷围岛。岛内分布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因广州大学城建设,原小谷围岛6个行政村大部分已迁往岛外谷围新邨安置区,现岛内有南亭、北亭、穗石、贝岗4个保留区,面积1.127平方公里(1691.795亩),人口1802户、5954名村民。  基 础 设 施 ===      1、基本情况   广州大学城有基干道路78公里,铺设自来水管156公里、煤气管道36公里。交通方面,规划建设18个公交站场(8个公交车首末站、2个公交车枢纽站、4个加油站、4个公交保养场)。教育方面,规划建设1所中学、2所小学。医疗卫生方面,规划建设1所广州大学城医院和10所大学卫生所。体育设施方面,规划建设22个体育场馆(公共区体育场1个、体育馆1个,各大学内部体育场12个、体育馆8个)。文化设施方面,规划建设民俗博物村、图书馆、文化中心、影剧院各1所。邮电通讯方面,建成大学城信息枢纽楼,邮电、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服务商已进驻运营。大学城的用电统一由广州南区供电分公司供应。此外,四个保留村各规划一个农贸综合市场,提供肉菜米面等必需品和其他生活用品服务。广州大学城各高校的食堂均已投入运营,广州市商业局及番禺区经贸局对各高校后勤供应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提高高校的后勤供应能力以及对食品质量、食品卫生的监管能力。  2、综合管沟   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综合管沟规划在小谷围岛中环路中央隔离绿化带的地下,沿中环路呈环状结构布局,全长约10公里,沟宽7米,高2.8米,主要布置供电、供水、供冷、电讯、有线电视5种管线,预留部分管孔空间以备将来发展所需。该综合管沟是我省规划建设的第一条共同管沟,也是目前国内最长、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条共同管沟。它的建设是我国城市市政设施建设及公共管线管理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建设共同沟的优点:   ①各种管线集中铺设和统一布局,避免了管线分别地下直埋,将大大节省了城市地下空间。   ②避免了管线架空,美化了城市空间环境。   ③杜绝因铺设和维修各种管线对城市道路、绿地重复开挖,消除了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对市容、交通以及居民生活的不良影响。   ④为各种管线的维护、检修和增容预留了足够的空间,方便各专业管线管理,提高了运行效率。   ⑤消除了因直埋而造成土壤对管线的腐蚀,提高管线使用寿命。  3、分布式能源站   为建设环保型大学城,结合南方城市能源利用季节性差异大的特点,指挥部接受了有关专家建议,在大学城建设热电冷三联供的分布式能源站。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的优点:   ①实现能量的综合梯级利用,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了环境,也降低了用户的用电价格和用冷价格,具有环保和价格双重优势。   ②直接建设在离用户较近的地方,不需远距离传输热、电、冷等能源媒介的设备,可以避免能源的远距离传送而大大减少损耗,也克服了冷能和热能无法远距离传输的困难。   ③与大电网形成互补,可大大地提高供电可靠性,在大电网发生意外(如受到地震、暴风雪、战争破坏)的情况下,可维持能源供应。   ④能合理调整传统的能源结构,改善能源产业的安全性、在更大程度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4、区域供冷系统。   为提高大学城空调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高制冷系统的运行效率,建设生态型大学城,指挥部结合建设分布式能源站在大学城建设区域供冷系统。大学城区域供冷系统总装机容量41万千瓦(11.6万冷吨),其中学校19万千瓦,中心区22万千瓦,整个区域共设5个冷站。据测算,通过电制冷,项目初投资比建筑物单独设置中央空调可节省总投资1.3亿元,节省中央空调机房用房5.5万平方米,因节省用电减少大学城装机容量5.2万千瓦,减少相关变压器、电线等输变电设施投资约1.7亿元;每年减少空调维护费用2000万元以上;系统运行成本比单体建筑设置中央空调降低28%。如区域供冷系统与分布式能源站配套建设采用蒸汽溴化锂制冷方案,初投资将比电制冷减少16%,运行费用再下降17%,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将更短。   广州大学城区域供冷系统的优点:   区域供冷系统在广州大学城的使用将为大学城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系统的引进与实施中央空调和分体空调相比,将减少机房占用,减少值班、操作、维护人员;同时将改善城市景观,降低城市噪声。   由于冰蓄冷技术的采用,大学城空调用电将可以避开一般的用电高峰期,从而降低电网的压力。由于广州大学城的区域供冷系统与分布式能源站相结合,大部分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方式,整个系统将产生更强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5、信息化应用系统。   ①公共空间机房和综合布线系统:以敷设高密度、大容量光纤传输网为特征的综合管沟、统一的综合信息枢纽中心。   ②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在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之上,包括大学城网络管理应用、实景仿真系统和工程进度模拟系统。   ③一-系统:以统一的IC卡为媒介,支持大学城内教学、科研、后勤等多种应用服务。   ④智能控制管理系统:以大学城控制中心为一级,学校、公共区域及重大建筑的弱电系统为二级的分级管理控制。   ⑤电信业务系统:既支持传统业务又可扩展至下一代网络(NGN)的固定电信服务和面向3G、4G的移动通信服务。   ⑥广播电视服务系统:在保证传统广播式模拟节目实现的前提下,遵循由标准清晰度电视逐步过渡到高清晰度电视路线。   ⑦中心区计算机网络:为大学城中心区及各学校提供网络运行和互联,并提供多种应用服务的基础平台。   ⑧校园网:十个校区中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   ⑨综合信息枢纽中心:以多功能综合服务为目标,集通信中心、数据中心、网络中心、控制中心为一体的。   ⑩网络教育共享体系:包括基于数字化多媒体教学平台和教育资源数据库,聚合计算能力从2万亿次到10万亿次量级的高性能计算平台,以视频音频等数字化资料为内容的数字化图书馆等教育和科研信息应用系统。  ⑾数字化社区:主要内容包括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社区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系统、医疗保健及家政服务系统。   广州大学城信息基础设施的优势:   广州大学城信息系统采用了较为齐全的配置,是前瞻性较强、理念最新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项目。该系统的实施,将为大学城内的师生提供高效、信息化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以及舒适、方便、安全的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提高大学城的管理及运行效率。   广州大学城综合信息枢纽中心基本情况:   广州大学城综合信息枢纽中心是以多功能信息服务为目标,通过智能集成系统将各个功能系统集中起来,为各类信息提供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服务的综合系统。该中心是集数据中心、网络中心、通信中心、广播电视中心、市政(公安、交警、卫生、环保等)智能控制中心、总控中心和相关办公用房为一体的综合信息中心。该中心位于大学城中心区,地铁四号线与内环路(南面)交汇处,占地1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正对大学城信息、体育共享区,地理位置优越,将建成广州大学城标志性建筑之一。  建设综合信息枢纽中心的意义:   ①实现统一指挥、调度和监控,避免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有利于确保大学城运作的协调性、整体性、高效性。   ②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避免了重复建设,有利于节省资金、土地和相关资源,控制管理成本。   ③设计起点高,前瞻性、系统性、扩展性高。  6、分质供水系统。   分质供水即采用两路供水管线,一路供应生活用水,一路供应饮用纯净水。目前,世界供水日益呈现出两个发展趋势,一是逐步提高生活用水的标准,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二是适当降低非生活用水的标准,以扩大水资源的利用,降低供水成本,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分质供水正是这个趋势的集中体现。由于分质供水有着良好的经济性和取用方便、节约能源,有利于身体健康等优点,国内外新兴建筑已经普遍应用。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降低供水成本,指挥部采纳了有关专家的建议,决定建设分质供水系统。   广州大学城分质供水系统:   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规划人口25万人。据测算,最高日供水将达到9.5万立方米,其中人们的生活用水,包括饮用、烹饪、淋浴、洗涤等,将达到4.9万立方米;非生活用水,包括冲厕、洗车、道路喷洒、消防用水、园林浇灌、景观用水、湖泊水补充等日用水量将达到4.6万立方米。这些用水如果全部按照日益提高的生活用水的标准提供将大大提高供水的成本,也增加了供水单位的压力。   今年4月,指挥部办公室选择了上海市政设计研究院和广东设计研究院进行分质供水系统可行性研究,并组织进行了评审。经专家评审和相关技术人员的深入分析,指挥部办公室决定建设两套管网,实施分质供水计划,其中居民生活用水按照国家《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一类水质和欧共体饮水水质指标和饮用净水指标提供自来水,非生活用水按照国家《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提供。该系统建成以后将是目前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分质供水系统。
你可能对下列地名会感兴趣
广州市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