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杰兴镇 | 隶属:中江县 |
行政代码:510623127 | 代码前6位:510623 |
长途区号:0838 | 邮政编码:618400 |
车牌号码:川F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2.025万人 | 人口密度:767人/km2 |
辖区面积:26.4平方公里 |
杰兴镇距四川省中江县城6.5公里,罗桂公路贯穿全境,东与东北镇接壤,北与永太镇相连,南与南华镇、富兴镇毗邻,杰兴镇幅员26.4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10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为2.025万,现有集体企业8个,水稻制种和手工挂面是杰兴镇的传统产业,2007年杰兴镇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 3836元,位居全县前列。 杰兴镇交通便利,省道成南高速和成南铁路只有28公里。镇境内现有通乡公路27.48公里。2008年来,采 杰兴镇用个人集资、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总投资万元。已建成通村公路47公里,通村公路硬化率已达38%,由上级政府全额投资的二水口大桥不日也将竣工通车,届时将结束历年来靠渡船来往两岸的历史,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 杰兴镇的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较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炎热但少酷暑,多年平均气温16.5-16.8℃,年降雨量850-1000毫米,无霜期长达295天,平均日照1330小时。适宜植物的生长,境域内除有猪、牛、马、羊、鸡、鸭、鹅、兔、猫、狗等家养动物外,还有野生动物如白鹭、野鸡、野兔等。植物种类繁多,2008年查明的已有数十种。由于地形、地质、气候、人为耕作等成土因素的作用,形成了棕紫色水稻土、棕紫泥土为主的地属。母质富含钾、钙、镁等盐基物质及活化的微量元素,属稳长型土壤,加上人工耕作、培肥,土层深厚、肥活,农业利用上以种水稻、棉花、玉米、油料、红茹等为主,适宜于多种家作物和经济林木的生产。辖区内深厚、肥沃的土壤和湿润的气候为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适宜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花生、红苕等作物和柑桔、梨、桃等水果广泛种植,粮食棉花是杰兴镇的主产。 - 乡镇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从改革、资金、科技等方面 杰兴镇给予扶持,再加之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使农业全面丰收。2006年作物播种面积为2176.59公顷,复种指数达173%,粮食总产17579.7吨,人平产粮604.26公斤。养殖业是镇内农业经济的第二大产业,以养猪、养蚕、养羊为主,兼养鱼、小家禽等。2006年生猪出栏到头;收达万元;小家禽饲养总量达到48.4万只,水产总量10万余公斤。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杰兴镇历来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农业镇,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工业发展尤其艰难,20世纪70-80年代的小型炼油厂、铁厂等小的工厂早已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遭到淘汰。改革开放后,一些私营企业(如页岩砖厂、预制板厂)等不断涌现。截止2006年,杰兴镇范围内有规模的页岩砖厂四家,预制板厂二家,其它规模不一的企业数十家。而且在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出台后,杰兴镇的个体运输业得到空前发展,2008年拥有各种客运车18辆,货运车34辆。1986年杰兴镇的财贸税收主要依靠农业税和仅有的个体工商。由于工业企业的不断发展,2006年各项财政收达230万元,税收达48万元。 镇境内有初级中学两所,分别为杰兴镇初级中学和清凉初级中学(分校)。小学校两所,分别为杰兴镇小学和清凉小学,下辖村小8所。杰兴镇初级中学校的前身是一座寺庙,称作“普勋寺”,现在还存有当时颇具传奇色彩的巨匾“春秋圣人”。自从建国后改建为学校以来,经过多次扩建,由原来的十余间土坯瓦房,到现在的占地十余亩,两座教学楼,已初具规模。1986年,学校进行第一次大的改建,新建一幢教学楼,高三层,共十二个教室。此后,2001年由于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必须实行寄宿制,校舍远远不够,进行第二次大的改扩建,又新建一幢高三层,十二个教室的教学楼,改建学生食堂,新建了学生小卖部,硬化学校操场,改建十余个花台,购进大批花草树木。形成现有的拥有两幢教学楼,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齐备,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远程教育接收室、光盘播放室等现代教育设备齐全。杰兴镇有教职员工150人,在校学生近3000人。同期清凉初级中学也通过不懈努力,建成同样两幢教学楼。20余年来,通过一批又一批教职员工的辛勤劳动,杰兴镇初级中学校先后被上级评为“校风示范校”、“先进集体”、“乡镇初中第一名”。由于杰兴镇初级中学和清凉初级中学蜚声在外的教育教学质量,已在全县乃至附近周边市县形成了“杰兴镇现象”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