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长山村 | 隶属:白石岩乡 |
行政代码:520425200 | 代码前6位:520425 |
长途区号:0853 | 邮政编码:550800 |
车牌号码:贵G | 行政级别:村 |
(一)基本现状 1、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 长山村位于白岩乡西南部,与镇宁县的本寨乡相连,全村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组,2个自然村寨,140户,758人,少数民族人口201人,占总人口26.51%,劳动力人口450人。该村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明显,四季分明,地貌以山地、土坡为主,平均海拔1020米,年平均汽温大于15.0℃,降雨量130毫米,日照时数平均值为15.5小时,光照较充足,热量丰富。现有耕地总面积560亩,自然林木280亩,退耕荒山350余亩,全村森林覆盖率达21.82%。水资源丰富,每个村民组都有不同的水井、水池,基本能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目前,该村种植有药材30余亩。2006年末全村人均纯收入800元,人均吃粮167公斤。 2、农业产业发展状况 长山村是典型的农业村,经济结构单一,农业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主要出产物是玉米、水稻、油菜子等农产品。2006年全村种植水稻238亩、玉米330亩,粮食总产量268000公斤,人均占有粮为167公斤。经济作物主要以种植花椒、花生、辣椒为主。目前,在该村种植已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其它还种植有核桃、柑橘、梨、石榴等。养殖业以猪、牛等大牲畜和鸡鸭等家禽养殖为主,均为家庭传统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经济增长速度缓慢。 3、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长山村未建有小学,上学要在邻村学校,无村级卫生室,建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一个,占地面积90平方米。该村饮用水主要靠小水井供给,少部分村寨无饮用水源,水量不足,无垃圾池和污水排沟渠,生活垃圾放任自流,“雨水合污”现象严重,2个自然村寨已经通电、未通公路的自然村寨1个,但通村公路未硬化,路面狭窄,坑洼不平,村内连户路均为乡间泥路,村民文娱活动场所、路灯公共设施缺乏,已完成农网改造,移动信号基本覆盖全村,但没有开通有线电视和程控电话,群众收看电视主要靠地面卫星接收机。村内有零星几家小铺面,无停车场,无集贸点和农贸市场。 (二)主要特点 1、气候条件,该村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高,光照较充足,特别适宜发展经果林。目前,已经在该村种植核桃、柑橘、接桃等农作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其它还种植有杉、油桐、石榴、梨等。尤其根据该村的热量资源优势和土质特点,适宜扩大花椒、接桃的种植面积。 2、地理条件,该村地形为土坡丘陵居多,适宜发展畜牧养殖,村内磨院组适宜发展养猪、养牛。目前在该村有一定的规模和数量,有很好的养殖业发展基础,尤其是二元、三元仔猪生产的好基地。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源分布不均。该村各组分布有不同的小水井,但水源点低,村民居住分散,使得无法有效利用,还有个别村寨存在缺水现象。生产、生活用水紧张,部分耕地主要靠“望天落水”,导致粮食产量低,农民增收困难。 2、交通不便。该村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通组公路路面狭窄,坑洼不平,下雨天路滑,交通运输不便。 3、基础设施薄弱。一是区域环境差。距离县城远,不在交通主干线上,交通闭塞,物流不畅,信息交流困难。二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得不到有效灌溉。 4、人口素质偏低,观念落后。一是群众的文化素质低。文盲、半文盲仍占有一定的比例,初中以上文化的绝对数量和比例过低。二是生产方式和生产观念落后。在种植、养殖上大部分农户仍然一直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对农业实用技术心存疑虑。 5、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该村属于乡镇三类贫困村,贫困51户247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2.58%。其中未解决温饱98(人均纯收入650元以下),占总人口的12.93%,低收入人口149人,(人均纯收入650元—865元)。农户经济收入结构单一,农户的收入主要是粮食,增收困难。 (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 长山村属于三类贫困村,三农问题尤其突出,经济结构单一,发展相对滞后,村民增收难,经济落后,村容村貌脏、乱、差,尤其是交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该村的经济发展。基于这样的背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以发展新产业,营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建立新机制,树立新风尚和建设新农村为重点,扎实推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一个生态好、产业强、事业兴、村民福、人气和、行事顺、安居乐业的和谐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