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玉泉村 | 隶属:启蒙镇 |
行政代码:522628103 | 代码前6位:522628 |
长途区号:0855 | 邮政编码:556700 |
车牌号码:贵H | 行政级别:村 |
玉泉村位于启蒙镇东部,距镇政府所在地9公里。东与钟灵乡阳艾村接壤,南抵地稠村,西抵丁达村,北连山合村。玉泉以村中一口清泉而得名,原改为马鞍,因欠雅,1988年复用今名。玉泉与山合、丁达合称为腊洞,明清代时曾为一款,明清均属中林验洞长官司管辖。民国初期属边沙乡,19年(1930)属腊洞乡,23年(1934)为启蒙乡第十保。1951年属启蒙乡,1953年属和平乡,1958年属和平公社,1961年属启蒙公社,1963年属和平公社,1968年属忠东公社,1970年属和平公社,1981年属巨寨公社,1984年属巨寨乡,1992年撤巨寨乡后属启蒙镇。玉泉村地处腊洞田坝东北部,坐北朝南,腊洞溪从村前蜿蜒而过,后龙山青山杳杳,古树遮天。树种以杉、松为主,也有榉木、桂木、楠木、香樟树、红豆杉等珍稀树。村口有一对大枫树,胸围4.5米,高27米,人称“夫妻树”。山中有山羊、穿山甲、刺猬、娃娃鱼、蛤棒等野生动物和洋桃、苦李子、山葡萄、杨梅、柿子、太子参、鸡爪糖等野果。 玉泉原与山合为一个村,因地域宽,居住分散,不便于管理,1958年山合拆出,另立大队。现辖玉泉、高骚两个自然寨,村委会驻在玉泉。有8个村民小组,185户,853人,劳动力477人,均侗族。村民有龙、刘、姜、闵、杨5个姓氏,龙姓最早迁入,人口居多,各姓之间和睦相处,互为联姻。生活习俗与启蒙等地无异。重过七月半,是日,派小孩到邻近村寨邀请亲朋好友和学校老师到家做客,村寨中杀猪宰牛,家家煮粽粑,备好酒菜,宴请亲戚朋友三至五天,节日晚上表演节目,有现代剧,古装侗戏和武术。 玉泉村土地总面积14760亩,其中农田412亩,旱地30亩,有林地面积11376亩,森林覆盖率69。61%,退耕还林240亩。1990年前,林业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村内先后办有高伦、高骚、高闷3个集体林场,总面积2500余亩。林木禁伐后,劳务输出、农业成为主要经济支柱,近年外出打工160多人,打工地点主要在广东、福建、浙江、唐山等地,全村劳务输出年收入约33万余元,占总收入52%。 全村民居以三间三层吊脚木质楼为普遍,居住密集,1925—1953年先后发生3次火灾。1926年(丙寅))饥饿,死亡40多人。1959—1961年3年困难,饿死15人。1998年特大洪水,腊洞田坝一片汪洋。民国末期,虎豹时常伤害人畜。 玉泉1978年开设防火线3条,1995年开通闭路电视,1999年接通电网,2000年开通程控电话,124户安装电话机,2003年建成人畜饮水工程,2005年开通移动电话、有手机158部。1995—2005年修水泥拱桥4座,水泥平板桥5座,大石板桥1座,水泥硬化街道12条、长2000米,改良水井7口,兴修混凝土结构水坝10个,三面不见泥水渠11条全长4000米,总投资25万元。同时,县政府投入140万元兴修蓄水坝和引水沟,坡改梯210亩并提供金秋梨、金桔、核桃等果苗。现全村60%房屋盖上青瓦,20%农户一楼砌砖墙,水泥地坪,建沼气池13口,改厕32间。玉泉村1989年被评为全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05年被评为县卫生村寨,2005年玉泉村被列为全县创生态文明富裕村之一,2005年12月,被州文明办表彰为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村人集资在寨中建魁星阁,高15.8米,共五层,内有16尊菩萨,雕刻工艺精致,1966年因“破四旧”被拆毁。道光三十年(1850),村寨组织对寨内及出外道路进行大规模修整,修石板路两条,总长600多米,捐资人中,男子150人,女子58人,男女捐资人分别立有“功垂万古”和“德著千秋”碑记,现并存于村口。道光十一年(1831),村人龙士秀在村脚修建垃圾处理池,至今沿用,是锦屏县境内最早的环境保护垃圾处理池。民国3年(1914),村人为保护村寨后风景林木,立有禁碑,该碑至今完好。 玉泉村与丁达历来共办学校。1950年至今,全村计49人外出参加国家工作。村中有草医、木匠、篾匠、石匠多人,龙必良是有名的草医。 1934年12月红军一小股部队长征从隆里经过玉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