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新疆麦盖提名称的来历

山东临清市名胜古迹

东乡族饮食习俗

淮北地区的饮食习俗

湖北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诗人刘禹锡还是名医?

江西信丰“蓆狮”“犁狮”迎元宵

贵州纳雍穿青人民族风情

福建莆仙踩桥旧俗

印度抢新郎 抓来先猛揍

西非富拉尼民族棒打节

让苏东坡“值得一死”的奇特海鲜

印尼奇特祭祀习俗 数百民众火山口抢供品

马来西亚班勃拉伊祭典

鬼节,顾名思义,与鬼有关的节日、祭祀鬼的节日。鬼是在人类蒙昧时期,对生命的一种延伸。东西方文化对于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鬼节有中西之分,在中国有很多鬼节,分别有七月半,清明节,三月三,十月初一等。西方鬼节中有墨西哥鬼节等,但最著名的是万圣节。此词条将详细介绍中外各个鬼节的起源文化等内容。
中元节源自道教,后为佛教沿用成为现今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故事的主角是释迦十大第子目莲,“倒悬”乃指目莲之母受死后受饿鬼之苦,不能进食。后得释迦帮助,悉其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佛并藉功德救母。因此民间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农历七月)举行普渡会,俗称鬼节。一般来说古都不愿在此月作嫁娶等重要事宜。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盂兰会」。盂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盂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