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的蚕桑风俗(2)

小静氏

撒蚕花

桐乡百桃乡一带新娘进男家门时,喜娘要向四周撤一些钱币,供众人拾取,称为“撒蚕花铜钿”,同时唱民歌《撤蚕花》,最后三句是“今年要交蚕花运,蚕花茂盛廿四分,茧子堆来碰屋顶”。我国自古婚庆即有“撤帐”习俗,用枣子、花生等撤于新房内,寓“早生贵子”。撒蚕花当为撒帐习俗的衍变,带有蚕乡地区特色。

戴蚕花

旧俗流行用红色彩纸扎成纸花,称“蚕花”,托言为西施所创。妇女戴于头上或鬓边,为蚕乡女子特殊时尚。清朱恒《武原竹枝词》云:“小年朝过便焚香,礼罢观音渡海航,剪得纸花双鬓插,满头春色压蚕娘”。民间又有蚕花歌:“蚕花生来像绣球,两边分开红悠悠,花开花结籽,万物有人收,嫂嫂接了蚕花去,一瓣蚕花万瓣收”。近年在桐乡河山乡附近的清明庙会上,有绢料制作的红色蚕花出售,制作精美,游人多购以簪佩。

经蚕肚肠

经作动词,有织之意。此习俗流行于桐乡河山乡一带。每当新婚次日,堂屋中用椅子围成一圈,中置拷栳,上放面条、蚕种纸、秤杆等物,喜娘领新娘围椅子旋转,把红色的丝绵线缠于椅背。此仪式寓有缫丝劳动之意,所用各物象征蚕花丰收,幸福绵长,称心如意。举行仪式时,喜娘并唱《经蚕肚肠》民歌,歌词有从第一转至第十转的祝词,缠绵回环,甚具祝福之情。

上一页1/3下一页

热门推荐

丹凤县民俗 中秋斗鞭

潮剧

天水罐罐茶

“公主”“公子”的由来与演变

送寒衣

福建风俗-忌办喜事煮咸粥

客家摆满月酒风俗

探秘把蛇当宠物养的泰国村庄

黔江文化风俗

广东新兴县地名趣谈

四川黑水色尔古藏寨“情人树”的传说

非洲礼节和风俗

芒种时节各地的习俗

北京颐和园风景区

芬兰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