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年龄与称呼的变化

历史文化名村云南楚雄以口夸村

澳大利亚自然之旅 绝不能错过的袋鼠岛

乐山 历史文化名城

河南安阳渔洋古村落

津巴布韦饮食习俗

梅花碑的传说故事

千古第一贤后 阴丽华

四川资中铁佛古镇

佛教七宝

甘肃静宁县朝斗山庙会

童谣里的文化教养

花灯之乡-云南弥渡 原生态的花灯灯会

凌云县朝里乡歌圩

扬州清曲的艺术特色
扬州清曲的宝贵遗产是明清(1644—1911)时期形成和发展的数目可观的曲目,最有艺术价值的是其音乐,其中“五大宫曲”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唱曲牌,有单支和联套。从晚清到民国年间,小曲有了很大的发展,影响也日益扩大。在与外地说唱艺术的长期相互交流过程中,一方面有不少小曲曲牌流传到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另一方面本地小曲也汲取了一些外地民歌,从而使曲牌较以前更为丰富,曲调更为多采。许多曲牌被本地扬剧吸收,丰富了扬剧音乐。
在曲牌丰富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大量用多支曲牌连缀的“套曲”,以及由数首套曲组成的连本套曲,可以演唱有较多情节的长篇故事,表现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如《三国志》、《红楼梦》、《风儿呀》以及难度相当大、被认为可用作检测清曲歌唱水平高低的《九腔十八调》(即《俏人儿我的心肝》)等,一直流传至今。
在演唱方面逐渐以男性居多,唱法上有了“窄口”与“阔口”的区分,前者指男性模仿女性声腔,后者指男性用本来声腔,伴奏渐趋统一用二胡、琵琶等丝弦乐器和敲打檀板、瓷盘、酒杯,更显典雅和富有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