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 土地 灶王

初识

城隍 土地 灶王

在中国,只要是县级以上的城市都有城隍庙,供奉着代表一级阴曹地府的父母官——城隍爷,因为城隍爷与百姓日常生活的关系最密切最普及。中国上古时代并没有城隍爷,也就没有城隍庙,是从蜡祭的八神中和社神信仰中转化而来的。解放前,日照城、莒州城中都有城隍庙,而且香火极盛。

蜡祭的八神是:先啬、司啬、农、邮表、猫虎、坊、水庸、昆虫。其中坊是房屋的后墙,水庸是小水沟,这两种信仰正是城隍的前身。大约在古代尚无比较完整的城市结构,在从村镇到城市的发展过程当中,房屋的墙和排水沟与城市的建设最为密切,从外表看,除了交通用的道路,城市建设的内容也就仅有墙和水沟了,所以城隍庙的出现,正是城市建设发展的结果。其神职,大约最开始也只不过保佑墙的坚韧、水沟的畅通,因此在城隍爷的大堂上方悬有“护佑城池”之匾,足以为证。至后来才渐渐演化为阴间城市的父母官。据迷信的说法,城隍爷是督管城市中居民的官司、解决民间善恶贫富之纠纷和生老病死等事,人死了首先要到城隍爷那儿报到,然后再去阴界。

城隍信仰出现在南北朝,这时为民间信仰,尚未脱出捍卫城池的职能。到了隋唐时代,城隍的信仰已有了止雨祈晴,甚至有凭借人力与河神相斗,使城池完好,这时城隍的职能扩展了,与人沟通,能助善除恶了。

上一页0/4下一页

热门推荐

对联故事 船中戏对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

山东古城

水族独特的生产习俗

各国特色独具迎新方式

新西兰国庆日

苗族姑娘继承父母遗产的独特方式 银项圈

从水浒中探秘宋朝清明节的习俗

辽宁大连庄河双泉寺

藏族民间传说 幸福鸟

君犁沟的传说

湖北春节习俗

极具民族特色的黎族舞蹈

土耳其的洗浴风俗

“打酱油”一词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