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四川眉山三苏祠

安哥拉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民间传说之歌乐山的故事

世界奇迹排名 兵马俑与长城皆上榜

哥斯达黎加国旗/国徽/国歌/国花/国鸟

正宁面塑

黑龙江大庆古驿道站丁习俗

泰国风筝分男女

日本屁股节

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

论合葬及阴间配婚法

河南漯河小商桥

傣族开门节

古代如何抵御疫情

成服
大秒殓后死者家属亲眷披麻戴孝,称"成服"。父亡子手执竹杖,母亡子手执桐杖,意为伤心同于丧父。
出殡
死者有陈柩居丧3天或7天,也有即日出殡者,出殡时,敲铜锣、放鞭炮、撤纸钱者居先;次为挽轴、幢幡之列,接着为灵柩和家属亲眷执杖扶柩行列步队。抬棺由八个青壮年分两班轮流扛抬,俗谓之"八仙抬柩"。后为哀乐队和亲友送丧者。亲友、外家、女眷送殡至村外即另路折回。
客俗60岁以上亡者,棺材用长条布兜住扛出,有8人抬或多至16人抬的,只身亡者则只用单条布兜缚在棺材上抬。
埋葬
棺材抬至墓穴,羽士念经后棺材入穴,子孙绕道而回。客俗亡人埋葬后越日,子孙备三牲前往坟前祭拜,种上豆种,把坟头上留下没关闭的一块草皮盖好,谓之"覆坟"。
戴孝
亡人埋葬后在家设灵堂,每逢七日祭奠一次,称"做七",至七七(49天)或百日始毕,谓之脱孝。
旧时丧葬礼俗繁杂。解放后,丧葬礼俗逐步改革、简化。今哀悼亡故者多改为开追悼会,奏哀乐、向遗像默哀、致悼词、送花圈、挽联等,加入哀悼者臂戴黑纱,胸佩白花。城镇丧事多提倡火葬,农村则仍多从士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