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俗 乞龟保平安

日久见人心

台湾民俗 乞龟保平安

自古以来龟即被视为祥瑞、长寿、灵异的象征。按《礼记.礼运》之载:“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其中麟、凤、龙均属图腾,唯有龟实际存在。龟乃长寿的象征,《抱朴子》言:“有生有死,而龟长存焉。”龟龄长寿也成为民间崇拜的对象。上古时期社稷大事辄以神龟卜吉凶,《洛书》曰:“灵龟者黝文五色神灵之精也,能见存亡明于吉凶。”《洪范.五行》曰:“龟之言久也,千岁而灵此禽兽而知吉凶者也。”《淮南子》:“必问吉凶于龟者,以其历久岁矣。”龟以其长寿故成为占卜的牺牲。

台湾的龟卜文化仍保留在相术之中,相士每以龟壳盛铜钱卜卦,但民间俗信龟主要代表长寿,因此在民间祭典和生命礼俗中,经常以龟图像或祭品表示祈求延年益寿,其中“乞龟”活动是台湾民间最普遍的祭龟风俗。

乞龟所使用的龟是以祭品制成,并非真龟。其制成材料种类繁多、造型繁复。一般常见的有面龟、风聘龟、红龟粿、米糕龟、面线龟、米包龟、橘子龟、沙其马龟、黄金龟、钱龟、米粉龟、花生糖龟、糖龟、米龟、饼龟、糖果龟等。龟的制造方式有以粿模印制(如面龟、红龟粿)、以模型灌制(如糖龟)、有堆砌成型(如米包龟、米粉龟)、有塑造而成(如米糕龟、面线龟)等方式。制成龟状后再加以装饰,以求美观。

乞龟活动多在元宵节或神诞日,乞龟的规矩是今年所乞得之龟,来年须加倍奉还,因此龟的体积将每年成倍数增大,数量会年年增多,成为繁殖力最强的祭品。体积大的龟往往重达数千斤,而目前台湾最大的祭龟已超过一万二千斤。大龟通常是由信徒所组成的“龟会”集体乞得再予平分;小龟则由个人或家庭乞回。由于龟体成倍数增长,因此当归体太大时,则由庙方收回,分制小龟再供信徒求乞。

乞龟的方式是由求乞者在神明面前祝祷,说明祈求目的、明年将归还数量,再掷筊征求神明同意,经过神明允许之后,则将香插在龟背以示“名龟有主”。神龟迎回家之后,必须在神案上祭拜,然后再分切食用。

民众乞龟的目的大都在祈求平安、健康或财利。假如祈求之事如愿以偿,则须加倍奉还,供其他信徒继续求乞。乞龟活动在共同信仰、祭品分享的基础上绵延不断,寺庙与乞龟信徒之间不须押金或契约,信仰成为彼此互信互重的见证。

由于宗教的约束力,乞龟者除非家中有丧事才能延期归还,否则鲜有赖帐不还者。信仰的力量经常比法律契约更为具体有效,虽然没有强制性,至今各个举行乞龟活动的寺庙,还不曾发生数量减少或血本无归的情况。

乞龟文化在台湾民间非常普遍,其中又以宜兰、澎湖最为盛行。乞得神龟是否能保佑平安其实并不重要,而神与人之间藉由乞龟产生互动关系,信徒与信徒之间也经由祭品的传递过程共同分享福祉,在凡事契约化的工商社会中,乞龟民俗至少还留给人性自觉一个自由的空间。

热门推荐

陕西耀州区民俗风情 耀州“三面”

泰国清迈花节

抹茶的文化

中国古代10大经典爱情故事

川江端午划龙船的习俗

藏历新年话民俗 吃“古突” 驱“妖魔”

江南八大古镇

福建福清民间故事 土地公巧破狐狸洞

海南盐田村 千年古盐田

河北邢台元代科学家 郭守敬

西餐中的“刀叉语言”

广东肇庆荫梓亭

新加坡的咖喱鱼头

宁夏吴忠何家棍

江西泰和王家坊迎神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