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中国传统服饰品眉勒

普米族腌酸鱼

二月二龙抬头为何要理发

烟台栖霞过年民俗

河南巩义青龙禅寺

江西铜鼓撑酒制作技艺

历代名人“怕老婆”故事趣闻

壮族毬丝歌会

吉林梨树白山乡白山的传说

杭州端午风俗 蒋村龙舟胜会

缅甸男孩皈依和女孩扎耳朵礼

淮河中下游优秀民间音乐 五河民歌

孔子学院简介

侗族林王节

民间俗语是一种在古代社会特别流行的日常用语之一,但大多数情况下,都在农村地区流传。
人们在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将所见、所闻、所想总结成一句句俗语。然后大面积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约定俗成的俗语。
事实上,有很多俗语都有深刻的人生道理。尤其是一些与节日习俗有关的俗语,更是蕴含了很多生活经验。
俗语“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其实就是众多民间俗语中的经典之作。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可以解释为在端午节这一天最怕下大雨。
因为端午节这一天会有赛龙舟习俗,如果突然天降大雨,不仅会影响赛龙舟比赛,而且还会导致江河涨水并发洪水。而在这个关键时节,也是庄稼最需要阳光的时候,如果在端午节下雨,这样不仅会影响人们过端午节的心情,而且还会导致很多农作物受损。
“不怕七月半鬼”意思也很明确,说的是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都会祭祀逝去的祖先。
虽然很多人对鬼神都非常惧怕,但是在祭祀祖先时却并不会。因为在七月半祭祀的“鬼”,是自己的祖先,所以也不会存在恐慌心理。
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最怕端午节水”其实与农时息息相关。因为每年的五月初五正好赶上阳历的六月下旬。
相比于“最怕端午节水”而言,“不怕七月半鬼”的危害会更小。毕竟鬼是一种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而端午节发大水则具有极强的破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