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山东莱阳正月习俗

随份子禁忌

萨摩亚饮食习俗

保安族婚礼-新娘三天不吃男家饭

老北京素有盛名的九大庙会

客家历史上的六次大迁徙

世界上最深的游泳池 深40米如水下洞穴

比利时猫节

广东河源客家初生婴儿“放胆”习俗

澳门玫瑰圣母堂

河北遵化清东陵

丹麦礼仪习俗

云南丽江纳西族民风民俗

王重阳饮甘脱世俗-全真教祖师成仙的传说

1、中国古代称新年第一天为“元旦”或元日、元长、元朔、元春,具体日期在西汉以前各不相同,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太初历”,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时期。
2、西历公元纪年法传入我国后,民国时期以西历元月一日为新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确立以西历元月一日为“元旦”,旧历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茗》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叫“正月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