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徐闻西洋“赶群”庙会习俗

世界著名林荫大道 第一来自巴黎美丽无比

埃塞俄比亚 非洲美女之国

赞比亚饮食习俗

潮汕伯公生拜猪脚风俗

侗族服饰之“最”

国际香水节

河曲清明风俗

六根清净中的六根指什么

妙峰山庙会传承百年民俗

鄂伦春族的抹黑节

宋朝过年不吃饺子

安阳七月七旧俗

江西吉安敦厚元宵灯会

清明节,时在4月4、5或6日。在清明节这天,合肥家家户户习惯在门头上方悬柳枝、往坟地祭祀已故的先祖和至郊乡踏青游春。清明节悬插柳枝的习俗由来很久,传说以此可避邪御灾,故有的妇女还习惯在这天将柳叶插于头上。民谚曰:“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此俗语虽属无稽之谈,但其却印证了插柳俗是旨在避邪御灾。在清明节踏青游春,多主要是为祭扫祖坟的,俗称为上坟。
上坟活动在清明节前三天后三天均可,但必须在午后。上坟祭祀前,先给坟冢培土、加固、挑高,并在坟头上加盖碗状土块,共两块,小的一头相对置,放于坟头上,谓之“坟帽子”。其间压一红纸条,谓之“阴联”。然后在坟冢前摆放祭品,通常为酒食及死者生前爱吃的菜肴、果品等。比较考究和富有的家庭,还以猪、羊、整鸡、整鱼等物作祭品,但多数以纸扎品代之。
真正的鸡、鱼、肉、蛋等食品,常在祭祀后取回,用以犒赏平日看坟的人和与先祖生前有交好的族人。祭祀开始时,焚烧“纸钱”、纸扎祭物,鸣放鞭炮,祭者按辈份先后向亡灵磕拜。动情者,常失声恸哭,悲情难止。南宋诗人高翥《清明日对酒》诗曰:“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描写的就是人们在清明扫墓时的悲凉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