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德寺
有说法认为喜德寺属于四大林之一(其他包括丹吉林寺、策墨林寺、功德林寺),但另一说法认为此说不对,四大林确切应指丹吉林寺、策墨林寺、功德林寺、次觉林寺,均在七世0和八世0之间相继建立。
喜德寺早先属于宁玛派寺院,主要念诵胜乐金刚、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等经典。第三世热振-时期,该寺改宗格鲁派,隶属色拉寺结巴扎仓。
第三世热振-阿旺益西楚臣坚赞主持了对喜德寺的修葺及扩建,并自清廷请得御赐寺名“凝禧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他奉旨出任摄政。1854年十一世0亲政后,他仍掌办商上事务。一年后,十一世0突然在布达拉宫暴亡,咸丰帝又命其担任摄政。1853年,咸丰帝颁谕第三世热振-:“著加成销去诺门罕,作为哷征阿齐图呼图克图,并著准其转世。”1856年,因“国理察木多夷案出力”,咸丰帝赏加第三世热振-“慧灵”名号,并赐用黄缰。咸丰帝时期,第三世热振-对喜德寺进行大规模扩建,“喜德嘎贝桑贝林”之名即始于此。1855年3月,扩建工程竣工,驻藏大臣谆龄代请恩赏匾额,随后获赐“翌赞宗源”匾额,表明了清廷对第三世热振-之重视。
1862年,喜德寺遭到严重破坏。当时,第三世热振-因革退哲蚌寺堪布之事而与哲蚌寺发生冲突,哲蚌寺僧众联合甘丹寺喇嘛攻打摄政府,造成喜德寺建筑到严重破坏。第三世热振-赴北京呈诉,但无果,其“呼图克图”衔名由此革除。其圆寂后,据僧众禀诉,获清廷准许转世。
第五世热振-图旦绛白益西丹巴坚赞,在十三世0圆寂后,经拉萨三大寺僧人一致推举为摄政。任内,他抵制了英国人在拉萨开办学校,接受了国民政府赐予的“辅国宏化禅师”封号,1943年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后来,达扎-接任摄政,打击第五世热振-,酿成“热振事件”。1947年3月,热振-被捕,并很快死在布达拉宫厦钦角监狱中。据记载,热振-死后,达扎-派人将其的尸体装扮后,移至喜德寺内,随后诬陷热振-,激起民愤,喜德寺被烧掠。
1949年至1960年,喜德寺尚有僧人300至400人。1960年之后,该寺被毁。1965年至1984年,该寺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军营使用,并修建围墙。1984年驻军离开后,逐渐有市民迁入。
2011年11月29日,在西藏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工作会议上,拉萨市副市长计明南加介绍,拉萨市已确定国家投资项目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小昭寺、聂塘卓玛拉康、热振寺(含喜德寺)等的消防、安防、给排水、电气线路改造以及周边环境整治、文物维修等工程,已全部委托有关单位开展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评审工作。2013年,喜德寺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喜德寺的主要建筑包括经堂、佛殿、僧舍、僧厨。寺院中心是一方形庭院,后部为佛殿及经堂。庭院的其他三面为僧舍、僧厨。经堂进深7间,面阔9间,有柱48根,中部有一天窗直通二层,四壁均是彩绘装饰。经堂后部是并排的3个佛殿,中间为正殿,两侧为偏殿,三殿相互连通,共有柱12根。原来,殿内有泥塑像以及彩绘壁画。经堂大门前为檐廊,三室五间,两侧为小室。小室有石阶通向二层。喜德寺内僧舍100余间,均为藏式平顶二层建筑。
喜德寺大殿西侧有一个附属建筑,北半部分是后来建的厕所,南半部分是厨房。厨房的楼上靠近东边是一个用矮墙围起来的露天部分,面积共4柱,用来储藏木柴及牛粪等燃料。院子的西北部原有一口石头淡水井,为整个寺院提供饮用水,但如今大院的居民都是从位于院子中间的自来水龙头取水,使用院子西边的专供大院居民使用的公用厕所。
喜德寺北侧有一个如今已不存在的独立区域,其主体建筑的东面、西面、南面均有入口,自1937年起作为担任摄政的热振-及其手下担任要职的僧人的卓康(工作生活区)。这里曾有至少两名厨师。整个卓康的面积有16柱。热振-自己的房间在主殿北翼、拉康(经堂)的后面,原有5层,-自己占用第三、四、五层,每层面积也是16柱。建筑西边尽头还有一个厕所。
南边主殿的地下是储存室,楼上是会见和款待客人的地方。在罗布林卡的主殿,也可以看到相似的布局。喜德寺的主经堂叫“吉吉拉康”(Ji-ji-Lakhang),和侧边的拉康一样都是4柱,曾供奉3座神像,现已无从知晓细节。西侧殿供奉强巴佛(未来佛),东侧殿供奉Ji-Abissembuddha。两个侧殿均藏有典籍,放在紧贴东墙和西墙的经书架上。楼梯在建筑的东西两端。
经堂建筑总面积48柱,三个入口,正门在南面,西墙的南边有一个小一点的入口,供后勤、生活杂役和厨房人员进出,西墙的北端还有一个不显眼的小门,进去以后是一个狭窄的院子,从前是重要的僧人和侍僧的宿舍。